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冰

作品数:51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病理
  • 12篇教学
  • 10篇病理学
  • 9篇细胞
  • 6篇预后
  • 6篇食管
  • 6篇理学
  • 6篇教学改革
  • 5篇蛋白
  • 5篇细胞癌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基因
  • 4篇腺癌
  • 4篇临床病理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机构

  • 44篇皖南医学院
  • 4篇皖南医学院弋...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安徽医学高等...

作者

  • 44篇陈冰
  • 16篇朱晓群
  • 11篇卢林明
  • 11篇陶香香
  • 7篇黄小梅
  • 6篇孙恩涛
  • 6篇周芳芳
  • 3篇姚建设
  • 3篇何雷
  • 3篇周珏
  • 2篇周鸿铭
  • 2篇苏祖兰
  • 2篇许增祥
  • 2篇顾倩
  • 2篇张允贵
  • 2篇唐小牛
  • 2篇李朝品
  • 2篇陈浩
  • 1篇王俊
  • 1篇邵金贵

传媒

  • 6篇右江民族医学...
  • 4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包头医学院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基础医学教育
  • 3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南地区545例女性肺癌临床病理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女性肺癌发病高危因素。方法:统计各年龄层发病人数及肺癌组织类型,应用SPSS17.0进行单一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0~87岁,〈40岁占5.69%,40~60岁占52.48%,〉60岁占41.83%,长期厨房油烟暴露为高危因素。结论:皖南地区女性肺癌发病在51~6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以腺癌为多,年龄增长、长期厨房油烟接触史与肺癌的发生有关系。
高健王丽珍陈冰卢林明
关键词:女性肺癌
UBE1与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遍在蛋白活化酶E1(UBE1)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80例DLBCL组织和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H),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二步法)对DLBCL组织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其免疫表型GCB型、ABC型中UBE1、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UBE1、Bcl-2蛋白在RH组织中的表达。分析UBE1、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LBCL组织中UBE1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LBCL组织中UBE1阳性表达率为65.0%(52/80),R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3.3%(4/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和ABC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72.0%(36/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51.3%(41/80),R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3/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和ABC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60.0%(30/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LBCL组织中,UBE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累及结外数目有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DLBCL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累及结外数目、国际预后指数等病理特征有关(P<0.05)。UBE1在ABC型中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2,P=0.001)。结论 UBE1、Bcl-2蛋白在DLBCL的ABC型中表达较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中起着一定的作用,UBE1与Bcl-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提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
陈冰苏祖兰
关键词:BCL-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引导式教学法在病理解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病理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是医学生重要的和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如何提高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是每一位病理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朱晓群徐朝阳邵金贵黄小梅陈冰
关键词:病理解剖学理论教学引导式教学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学质量
脑膜瘤544例临床病理构成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本地区脑膜瘤病理谱和患者的构成,以便临床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11-01~2018-12间诊断明确的脑膜瘤标本。经重新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辅助检测,并参照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型。结果 544例脑膜瘤中脑膜上皮型478例(87. 9%)、纤维型22例(4. 0%)、过渡型5例(0. 9%)、砂粒型18例(3. 3%)、血管瘤型8例(1. 5%)、微囊型2例(0. 4%)、化生型1例(0. 2%)、非典型脑膜瘤8例(1. 5%)、恶性脑膜瘤2例(0. 4%)。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脑膜瘤上皮型,其他较常见的类型依次为:纤维型,砂粒型,血管瘤型,过渡型。544例中,男性142例,女性402例,男女比1∶2. 83,女性中位年龄55岁,男性中位年龄58岁,年龄最小14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56. 30±11. 07)岁。好发的部位主要为大脑凸面,其次为颅底、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结论本研究为本地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提供了资料,并有助于临床的诊治。
陈冰董芳媛卢林明许增祥刘银华孙恩涛
关键词:脑膜瘤组织学类型流行病学
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构想被引量:28
2013年
针对目前病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资源分散凌乱、教师的备课效率低和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对历年文献资料缺乏有效地存储和整理、教学资源无评估体系、实验教学软件欠缺等现象,论述了病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如何在现有公共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符合医学院校实践需要的教学资源库的构想与实施步骤,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陈冰朱晓群黄小梅张允贵姚建设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资源库教学改革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焦亡相关lncRNA对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与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焦亡相关lncRNA对预后风险模型并进行评估。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HNSCC的转录组数据,与焦亡相关基因进行共表达和差异分析,并以焦亡相关lncRNA对展示。将HNSCC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46例)和验证集(245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和改良Lasso惩罚回归进行预后模型构建。根据训练集风险评分的中位数将HNSCC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并计算所有样本的风险得分,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风险评分与总生存率的关系,探索HNSCC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在HNSCC中共提取到53个差异焦亡相关的lncRNA(FDR<0.05,logFC>2),并以lncRNA对形式进行展示。通过Cox回归分析和改良Lasso惩罚回归筛选出18个预后相关lncRNA对用于预后风险模型构建。训练集和验证集结果表明,低风险组患者生存时间高于高风险组患者(P<0.05);预后风险模型1年总生存ROC曲线下面积>0.7;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HNS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基于18个焦亡相关lncRNA对建立的预后模型可以有效预测HNSCC患者的预后情况,且风险评分是HNSCC的独立预后因素。
罗倩詹雪冰况云舒陶香香王俊梁箫王俊杰孙恩涛陈冰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医学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研究与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在现代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提高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医学知识,医学成人教育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医学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在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寄生虫病已经不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长期以来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对寄生虫病重视不够,结果导致漏诊和误诊.事实上,许多寄生虫病仍广泛存在,以前不被重视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与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已成为当今寄生虫病防治的重点,某些寄生虫病野死灰复燃冶.
孙恩涛唐小牛李朝品陈冰
关键词:医学寄生虫学医学成人教育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多媒体教学
高等医学院校学科网户的社会效应与使用管理体会
2014年
高等医学院校学科网户窗口代表着该校的一个学科、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一面旗帜,也是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中的一个互动平台。怎样从学科角度建好网户钥中心围绕着学科自身特点,使其网络信息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提炼学科亮点、信息真实可靠、内容科学严谨、信息内容新颖”,充分展现出学科团队正能量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采。由校园网站监控、学科负责人监管、网户管理员把关,三点一线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模式,既为学科网户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又为网络信息提供了安全保障作用。
程礼敏周鸿铭姚建设陈冰陈京
关键词:学科特色网络安全
基于Notch通路相关基因结肠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构建一个基于Notch通路相关基因的结肠腺癌预后模型并通过列线图绘制进行验证。方法下载TCGA结肠腺癌患者的mRNA表达量和临床病理资料。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分析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集,筛选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mRNAs的筛选,并构建基于mRNAs表达谱的预后模型和列线图,通过生存分析C-index、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从GEO数据库中下载验证队列GSE29621,对预后模型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使用在线网站人类蛋白图谱(HPA)对预后模型内基因进行蛋白表达情况验证。结果从TCGA中下载444例结肠腺癌患者mRNA表达数据和临床病理资料,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信息,最终纳入385例患者的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从GSEA中3个Notch信号通路基因集中获取Notch相关基因,并与TCGA表达数据结合,得到Notch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最后进行Notch相关基因的差异基因的筛选。使用GSEA在结肠腺癌mRNAs表达谱中筛选出391个Notch信号通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P<0.05)。利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筛选出14个结肠腺癌预后相关Notch通路基因,进一步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构建出5种mRNAs(CDHR2,KRT8P12,NEURL1B,SELE,FSTL3)组成的预后模型。ROC曲线和生存分析显示,高Notch通路相关基因风险评分与较差的生存结果显著相关(AUC=0.748,P<0.05)。Notch通路相关的基因评分被证明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构建了具有临床病理特征和Notch通路相关基因评分的列线图,进一步预测结肠腺癌患者的预后,在C-index、ROC曲线和校准曲线上也表现良好(C-index=0.794,AUC=0.969)。结论构建的包含5个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结肠腺癌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效果,有望作为评估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王俊杰詹雪冰罗倩况云舒陶香香朱晓群梁箫赵同洋陈冰
关键词:结肠腺癌NOTCH信号通路列线图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究炎症性肠病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关系及筛选关键基因
2024年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并筛选关键基因。方法从GWAS数据库获取IBD及其亚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的数据。本文的主要分析方法为逆方差加权法,利用Cochran’s Q检验异质性,MR-Egger-intercept检验是否存在水平多效性。依据指南筛选相关药物,从DrugBank与DGIdb数据库查找出4个药物靶点,进行eQTL的MR分析与共定位分析。结果MR分析的结果表明,IBD(P=0.009,95%CI:1.001~1.005,OR=1.003)及UC(P=0.003,95%CI:1.001~1.005,OR=1.003)是NMSC的危险因素,CD(P=0.064,95%CI:1.000~1.003,OR=1.002)与NMSC没有因果关系。筛选出3个靶基因PTCH1、RXRB、SUFU与NMSC有因果关系,其中PTCH1、SUFU与IBD具有因果关系。结论IBD、UC与NMSC发病风险有因果关联。PTCH1和SUFU在两个疾病中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为IBD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歆怡钱格格陈麒霖况云舒章雯赵森陈冰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