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荣柱
- 作品数:196 被引量:7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县市级非直属附属医院科研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该文通过以县市级江苏大学非直属附属昆山医院为例,对在科研管理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要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列举了一些主要举措进行实践性探索。为同等同类的县市级综合性非直属附属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邓志勇陈健陆荣柱于宗良王荣珍曹雪明冯堃
- 关键词:科研管理高校
- 甲基汞急性暴露诱导大鼠脑皮层Grp78的表达
- [目的]从不同水平探讨甲基汞急性暴露诱导大鼠脑皮层内质网应激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染毒组分别腹腔注射氯化甲基汞2、4、6、8、1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g/kg。各个组...
- 张叶刘文帅吴滢赵小武钱海王苏华邢光伟陆荣柱
- 关键词:甲基汞内质网应激GRP78MRNA
- 文献传递
- 丙烯腈增强庆大霉素耳毒性的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陈素仙任春兰欧阳琦张志坚陆荣柱
- 关键词:丙烯腈庆大霉素耳毒性组织化学
-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8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减轻脑水肿、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尼莫地平注射液12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滴速为0.5μg/(kg·min),连用10 d,后改用口服尼莫地平片60 mg,每日3次,连用5 d。两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p O2)、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总量(HBT)、还原血红蛋白(MHb)、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pO_2、Hb、HBT、MHb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 O2、HBT、MH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b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杨慧锋朱超云陆荣柱
- 关键词:依达拉奉尼莫地平急性脑梗死疗效神经功能
- 小鼠丙酮预处理对丙烯腈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2E1诱导对丙烯腈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丙酮)诱导组、单纯丙烯腈染毒组(AN)和(丙酮)诱导加丙烯腈染毒组(诱导+AN)。诱导组和诱导+AN组小鼠饮用体积分数为1%的丙酮溶液预处理7 d。4组分别给予丙烯腈0、01、0和10 mg/kg,经腹腔注射染毒24 h后测定小鼠全脑和肝脏的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结果4组脑的脏器系数及肝脏的脏器系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诱导+AN组的MDA水平较AN组有所降低;诱导+AN组组小鼠脑组织GSH和SOD含量均高于AN组,其中GSH水平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诱导+AN组、AN组小鼠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均有所增高,非酶性抗氧化剂GSH含量有所降低,特别是诱导+AN组和AN组相比又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AN组的SOD活力较单纯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诱导+AN组的SOD活力有所回升,接近单纯对照组水平。结论CYP 2E1诱导表达可减轻丙烯腈的氧化应激损伤,提示丙烯腈原形可能是小鼠引起氧化损伤的主要机制。
- 邢光伟王苏华陆荣柱韩方岸
- 关键词:丙烯腈脑组织肝组织氧化应激
- 细胞色素P4502E1诱导和抑制对丙烯腈染毒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诱导和抑制对丙烯腈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三组先给予1%丙酮饮水一周,第1组作为丙酮对照组,第2组腹腔注射20mg/kg丙烯腈(即丙酮+丙烯腈组),第3组小鼠先注射100mg/kg反式-1,2-二氯乙烯(DCE),2.5h后再给予同等剂量的丙烯腈(即丙酮+DCE+丙烯腈组),未用丙酮预处理的两组其中一组小鼠直接给予20mg/kg丙烯腈(即丙烯腈组),另一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即空白对照组);观察丙烯腈染毒后1小时内动物的行为变化和死亡情况,测定组织中CYP2E1活性、丙烯腈代谢产物CN-含量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结果丙烯腈染毒后丙酮+丙烯腈组所有小鼠发生抽搐现象,其中2只出现死亡征兆,单纯丙烯腈组有2只小鼠发生抽搐,未见死亡。丙酮对照组及丙酮+丙烯腈组小鼠肝脏CYP2E1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DCE处理后CYP2E1活性明显降低,是空白对照组及丙酮+丙烯腈组的40%和34%左右。CN-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丙酮+丙烯腈组小鼠肝脏和脑组织中CN-含量显著高于丙烯腈组及DCE预处理组;丙酮+丙烯腈组小鼠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丙烯腈组等4组水平。结论 CYP2E1活性变化可改变丙烯腈所致小鼠的急性毒性,其机制可能与CYP2E1活性影响丙烯腈氧化代谢所生成的CN-浓度及其所致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抑制有关。
- 王苏华陆荣柱许文荣邢光伟王世忠赵小武张叶
- 关键词:丙烯腈细胞色素P4502E1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毒急性中毒
- 综合性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的认知情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了解并分析讨论当前综合性大学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乳腺癌防治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预防意识,为有效改善女大学生乳腺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该校在校705名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在校女大学生,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乳腺癌的平均知晓率普遍很低,分别占41.79%和29.42%,但医学专业女生对乳腺癌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优于非医学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8,P〈0.05)。同时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的预防意识都很薄弱,仅有23.8%的女生去医院体检时会考虑检查乳腺健康状况。结论 接受医学教育的学生,对乳腺癌知识更加了解。但大学生对于乳腺癌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高校应开展教育讲座和活动让女大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方面的知识,能建立起自己的健康意识,养成乳房保健的习惯。
- 张益梅汤瑜婷朱品欢华亚芳盛祺胡韬任青王铁英陆荣柱
- 关键词:本科学生乳腺癌知识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脐带间质干细胞活力、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成骨诱导后组织化学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结果 GSH浓度低于0.15 mg/ml时可促进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增殖,高于此浓度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加大而逐步增强。GSH可缩短脐带间质干细胞到达生长平台期的时间并延长细胞传代的代数,细胞周期检测显示S期显著增加,同时GSH对脐带间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无明显影响,成骨诱导分化后ALP表达阳性率无明显改变。结论低浓度GSH可促进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增殖,0.15 mg/ml浓度可以达到最佳促进增殖效果,同时对细胞表面标志与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以用于体外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的扩增。
- 孙晓春孙敏谢岩吴乐乐朱伟陈巧林陆荣柱许文荣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脐带间质干细胞
- 应用生化标志物评价神经毒物的效应被引量:2
- 2001年
- 沈芸陆荣柱陈自强
- 关键词:中毒性疾病生化标志物效应标志物
- 丙烯腈对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评价长期低浓度接触丙烯腈对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 10只。通过饮水对大鼠进行丙烯腈染毒,分别给予 0、50和 200mg/L的丙烯腈溶液。染毒时间为 12周。染毒结束后从每组随机选取 7只大鼠迅速分离双侧纹状体和小脑皮层,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并取大脑皮层测定单胺氧化酶活性。结果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含量分别降低到 (2 .2±0 .7)和 (3 .2±2 .0)μg/g脑湿重,与对照组的多巴胺含量 ( 9. 0±4.2)μg/g脑湿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大鼠小脑中的多巴胺未见减少,其代谢产物 3, 4 双羟苯乙酸分别为(186±41)、(245±90)和(115±65)ng/g脑湿重,低剂量组显著升高。3组染毒大鼠纹状体内的 5 羟色胺含量分别为 (249±34)、(155±95)和 (128±101)ng/g脑湿重,呈逐渐下降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剂量 效应关系,但 3组大鼠小脑中的 5- 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组大鼠脑组织纹状体和小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及其代谢产物以及脑皮层单胺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
- 陆荣柱陈自强金复生
- 关键词:单胺类神经递质染毒纹状体小脑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