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妮
- 作品数:41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和护理训练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1]评定肢体运动功能(FMA),用Barthl指数(BI)评定法[2]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72例患者治疗后FMA、BI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提高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陆小妮韦庆伟
- 关键词:颅脑损伤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护理
- 2000年
- 陆青梅陆小妮梁秋叶
- 关键词: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护理
- 自我管理模式在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
- 黄秋环陆小妮黄芳艳韦庆伟金春姚
- 关键词:颅脑肿瘤自我管理模式自我护理能力
- 文献传递
- 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的全方位护理被引量:1
- 2008年
- 基于对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和围术期护理过程的回顾总结,用概括和介绍主要护理措施的方式提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全方位护理的实践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全方位护理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可供临床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 陆小妮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全方位护理
- 甲亢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
- 2000年
- 陆小妮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外科手术护理
- 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的全方位护理
- 2008年
- 基于对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和围术期护理过程的回顾总结,用概括和介绍主要护理措施的方式提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全方位护理的实践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全方位护理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可供临床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 陆小妮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全方位护理
- 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 2008年
- 陆小妮韦忠恒
- 关键词:护理
- IMB模型健康教育对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IMB模型健康教育(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对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桂西地区空巢老人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研究组110例应用IMB模型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疾病康复技能掌握情况;干预前、后3个月血压控制达标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高血压病康复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高血压病康复技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1),但研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研究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SF-36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F-36量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MB模型健康教育能唤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掌握疾病康复技能水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黄凤形陆柳雪韦柳青陆志谈黄花玉陆小妮林丽飞
- 关键词:空巢老人高血压生活质量健康教育
- 微波照射治疗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甘露醇静滴引起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6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25%硫酸镁湿热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07,P<0.05)。结论微波局部照射治疗甘露醇静滴引起的静脉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陆小妮
- 关键词:静脉炎甘露醇微波照射
- 神经外科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问题的护理探讨
- 2009年
-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学的长足进步,深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临床上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控制和预防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但血栓性导管堵塞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对卧床时间长、血液回流缓慢的神经外科患者而言。目前通常的再通处理手段效果较差,往往因为导管不能复通而拔管。
- 陆小妮
-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术神经外科患者导管堵塞卧床时间血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