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迪
- 作品数:20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经修饰的核酸适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修饰的核酸适体及其应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经修饰的核酸适体,所述核酸适体为核酸适体Sgc8,所述核酸适体Sgc8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述核酸适体的一端经多核苷酸片段延伸,且在所述多核...
- 陈海戈谭蔚泓雷豪志钱雷閤谦张瑞赟金迪
- GC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全膀胱切除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年回顾性分析
- 目的 评价G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从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114例临床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完整接受2疗程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全膀胱切除术治疗(C组).
- 曹明赵宏穆鑫金迪陈海戈薛蔚黄翼然
-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MT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女7例,男4例;平均年龄51.6岁.肉眼血尿2例,腰痛1例,其余为体检发现.结果 CT增强检查呈少血供特征.7例行肾癌根治术,4例行肾脏部分切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4 cm,pT1aN0M0期6例,pT1bN0M0期3例,pT2N0M0期2例.肿瘤镜下表现为管状和梭形细胞结构穿插于黏液样间质中.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肾脏上皮肿瘤,预后良好.CT检查对于术前诊断有提示作用,对治疗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是其推荐的治疗术式,尤其是对于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
- 黄吉炜董柏君张进陈勇辉吴小荣孔文金迪薛蔚刘东明黄翼然
- 关键词:肾脏肿瘤预后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病理与长期临床结局——单中心15年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报道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病理学与长期生存数据。方法:纳入200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诊断为MIBC、临床分期为cT2~4NanyM0,并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12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单纯全膀胱组(RC组,783例)与新辅助联合全膀胱组(NAC组,437例)。对2组的队列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病理缓解率等进行比较。结果:NAC组患者的年龄与RC组相比显著降低;临床分期方面,RC组cT4a期患者比例高于NAC组(10.7%vs 5.7%,P=0.012),但2组cN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NAC组达到完全病理缓解(complete pathological response,ypCR)的患者共99例(22.6%),达到部分病理缓解(partial pathological response,ypPR)的患者共142例(32.5%),总病理缓解(overall pathological response rate,ypRR)共241例(55.1%)。NAC组5年OS、CSS、RFS率分别为74.4%、76.6%、71.3%,10年OS、CSS、RFS率分别为48.1%、62.5%、55.7%,平均OS、CSS、RFS分别为97.6、108.6、99.2个月。RC组5年OS、CSS、RFS率分别为58.6%、64.1%、54.8%,10年OS、CSS、RFS率分别为46.9%、56.0%、32.7%,平均OS、CSS、RFS分别为89.6、97.5、83.2个月。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NAC组的平均OS(P<0.001)、平均CSS(P<0.001)以及平均RFS(P<0.001)均显著优于RC组。结论: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改善MIBC患者的预后,使肿瘤通过化疗达到病理降期,延长OS、CSS、RFS。
- 张瑞赟金迪钱雷阿克周力夏骏曹明张连华薛蔚黄翼然陈海戈
- 关键词:膀胱癌新辅助化疗预后长期随访
- 不同淋巴清扫方式在全膀胱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分析
- 金迪曹明张连华薛蔚黄翼然陈海戈
- μ-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MOR/AKT/Slug途径促进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形成:一项包含随机对照试验的综合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背景与目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μ-opioid receptor agonists,MOs)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患者手术和慢性疼痛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麻醉镇痛药。MOs是否会影响膀胱癌的进展和转移仍未阐明。本研究关注MOs对BC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形成的影响,旨在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利用不同的临床前模型来确定MORAs对BC进展的影响。利用新型免疫捕获微流控芯片分析MORAs是否影响小鼠模型和临床BC患者的CTC数量。生物信息学分析、全转录组测序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被用于研究潜在机制。结果血行转移和原位BC小鼠模型显示,MORAs治疗后肿瘤转移明显增加。在小鼠模型和临床试验患者中,MORAs治疗后检测到间质和/或上皮细胞CTC数量明显增加。从机制上看,MORAs通过激活MOR/PI3K/AKT/Slug信号通路促进CTC的形成,并促进B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而敲除MOR、Slug或阻断PI3K可抑制EMT过程和CTC的形成。结论MOs通过促进CTC的形成来促进BC的转移。在MO治疗期间,可针对EMT-CTC轴采取预防措施,以抑制BC患者相关的肿瘤转移或复发。
- 汪晓强张松张松金迪施郁淼张艺琪吴玲玲吴玲玲苏殿三苏殿三陈海戈潘志英杨朝勇陈海戈曹明
- 关键词:AKT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MORSLUG
- 膀胱癌甲基化位点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膀胱癌甲基化位点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筛选出一组膀胱癌DNA甲基化位点标志物,包括cg01362243、cg07351192、cg06829686和cg26595643四个甲基化位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位点标...
- 薛蔚曹明杨国良曹炀陈海戈金迪
- 一种改进的膀胱注射针
- 一种改进的膀胱注射针,包括针头,针头连接有鲁尔接头,鲁尔接头上成形有推手;鲁尔接头成形有挡板并套设有阻截套,所述针头上成形有针尖,针尖的倾斜面为内凹弧形,且针尖外表面成形有鱼鳞状褶皱;针头内表面凸起成形有加强筋。本实用新...
- 曹明薛蔚陈海戈张连华金迪张瑞赟沈文浩
- 文献传递
-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后单J管病原菌学调查
- 目的 肾盂肾炎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而本研究为了解目前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肾盂尿培养以及单J管残端病原学现况,为降低术后肾盂肾炎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泌尿科自2018年1月1日起,...
- 袁秀群孟晓红陈海戈金迪曹明
- 关键词:病原学
- 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治疗疗效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索膀胱小细胞癌(SCCB)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以及新辅助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收治的47例SCCB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与尿路上皮癌肿瘤对比,探讨SCCB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通过非转移性膀胱小细胞癌队列(37例)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及新辅助治疗在非转移性SCCB治疗中的应用。结果SCCB基线期肿瘤分期高,易发生肌层浸润(100%)及远处转移(21.3%),总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时间13.1个月,1年生存率53.7%,5年总生存率15.4%)。肿瘤T分期为SCCB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为独立保护因素,能显著降低其复发转移风险(HR=0.189,95%CI:0.051~0.697,P=0.012)及患者死亡风险(HR=0.177,95%CI:0.045~0.698,P=0.013),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时间。此外,相比单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能提高SCCB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结论SCCB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推荐将新辅助治疗联合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作为SCCB的首选治疗方案。
- 阿克周力·沙哈提艾力钱雷张天祥金迪张瑞赟陈海戈
- 关键词: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因素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