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升
- 作品数:49 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超声内镜在诊治上消化道异位胰腺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异位胰腺是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可发生在消化道或消化道外的许多部位。异位胰腺可以产生分泌各种胰酶和胰液,也可以发生急性、慢性胰腺炎甚至囊肿、肿瘤等正常的胰腺可发生的任何病变,并且通常难以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超声内镜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异位胰腺的方法,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孙莉娟郝洪升李文捷陆晓恒卢雪峰李延青
- 关键词:异位胰腺内镜超声
- 应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观察胆囊排空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24小时p H监测观察胆囊排空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病症分为胆结石组、胆息肉组和胆囊正常组,利用脂餐刺激法计算胆囊排空率,利用MII-p H监测食管反流情况。最后评价GERD症状严重程度与胆囊排空功能的变化。结果胆结石组胆囊无论是空腹或进食脂质后大小都较其他两组大(P<0.05),而其胆囊排空率均比其余两组小(P<0.05),液体反流次数增加(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明显障碍;MII-p H可检测出GERD伴胆结石的患者反流加重、其成分更复杂;胆囊排空功能的异常会导致GERD反流情况的加重,但并不会明显改变患者的自觉症状。
- 张春兆郝洪升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胆囊排空
- 甲状腺肿块超声特征与手术后病理组织237例对照分析
- 对1996~1999年237甲状腺肿块住院病人的甲状腺肿块的声像特征与手术后病理组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甲状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与组织病理的关系.所有病例均为我院1996~1999年因甲状腺肿块住院手术的病人.其中男性75例...
- 傅淑花郝洪升袁孟彪
- 关键词:甲状腺肿块声像图表现术后病理
- 文献传递
-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胃异位胰腺与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胃异位胰腺与141例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起源层次、生长方式、内部回声等。结果胃异位胰腺最常位于胃窦部(92.5%),胃间质瘤多位于胃体(45.4%)、胃窦(23.4%)和胃底(22.0%),两者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异位胰腺与间质瘤在最长/最短直径比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间质瘤与异位胰腺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8±12.80)mm对(11.25±3.61)mm,P〈0.001)]。异位胰腺多起源于第3层(黏膜下层,75%),间质瘤常起源于第4层(固有肌层,54.6%)和第2层(黏膜肌层,34.0%),两者起源层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异位胰腺以肌壁内生长为主(82.5%),问质瘤以肌壁内生长(37.6%)、腔外生长(24.8%)和腔内生长(22.7%)为主,两者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部回声方面,异位胰腺以低回声(32.5%)、中等回声(27.5%)和混合回声(27.5%)为主,间质瘤多为均匀低回声(72.3%)。结论超声内镜下异位胰腺与间质瘤在病变部位、大小、起源层次、生长方式和回声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胃异位胰腺和问质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 宋璇崔志平郝洪升李文捷争熏峰李延青孙莉娟陆晓恒
-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胃肠道间质肿瘤异位胰腺
-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10年5月36例EUS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内镜(EUS)的影像特征。将EUS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1年状况。结果异位胰腺好发于胃(29/36,80.5%),尤其是大弯侧(19/36,52.7%),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性病变,中央见脐样凹陷(25/36,69.4%);其EUS主要特征为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32/36,88.8%)的偏高或网格样混杂回声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匀(27/36,75%),7例(7/36,19.4%)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29例(29/36,80.6%)边界清晰,27例(27/36,75%)病变边缘不规则。有12例(12/36,33.3%)患者在行异位胰腺切除术后,相应的症状消失。结论胃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是判断胃异位胰腺范围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局限于黏膜层、黏膜浅层及黏膜下层的直径小于15 mm的病变,内镜下治疗是最佳选择,特别是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累及固有肌层时,最好手术治疗。对有上腹痛和不适的患者,建议内镜治疗。
- 李文捷孙莉娟郝洪升钟宁卢雪峰李延青
- 关键词:异位胰腺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
- 1998年
- 近年来,对幽门螺杆菌(HP)的广泛研究证明:HP的存在不仅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高度相关,而且是发生胃腺癌的一种因素。在合并HP感染的上述疾病的防治上。
- 高兴斌张广智马红志郝洪升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药物疗法联合疗法
- 超声监测肝硬化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2001年
- 郝洪升傅淑花张尚忠袁孟彪
- 关键词:超声监测肝硬化血流动力学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变化与胃排空障碍的关系被引量:3
- 1997年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变化与胃排空障碍的关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李学会郝洪升陈建李君曼傅淑花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近年国外研究认为,胃动力障碍与胃肠内分泌失调可能在FD的发病中起重要...
- 李学会郝洪升陈建李君曼傅淑花
- 关键词:胃肠激素胃排空障碍
- 小肠出血146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刘钦伟刘钦玲郝洪升
- 关键词:小肠出血术中内镜小肠憩室
- 肝硬化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测
- 2000年
- 目的 通过肝硬化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动力学观测,探讨肝硬化腹水形成机理.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对照组和80例肝硬化组SMA血流动力学进行测定.结果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失代偿期患者SMA的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有腹水的肝硬化又较不伴腹水者PI显著降低,且有随食道静脉曲张的加重而降低的趋势.结论肝硬化患者早期即有内脏血流阻力的减低,SMA的高动力与腹水的形成、食道静脉曲张有关.
- 郝洪升傅淑花李学会
- 关键词:肝硬化肠系膜动脉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