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文刘
- 作品数:23 被引量:157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部属(管)医疗机构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实践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方法。方法:应用营养琼脂培养皿、空气浮游菌采样器及尘埃粒子检测仪对洁净室物体表面微生物、空气浮游菌及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结果:通过对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并进行评估,指导操作人员规范操作,保证静脉药物调配环境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可靠,可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
- 沈国荣冉晓军李芸郁文刘尤晓明包健安缪丽燕
-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动态监测
- 输液配液机在PIVAS流程优化中的的应用
- 目的:介绍静脉输液调配机在优化PIVAS静脉输液调配流程中的应用。方法:从PIVAS工作现状,配液机模式探讨,PIVAS工作流程的优化几个方面入手,统计调查调配人员应用前后满意度,与手工调配比较,分析配液机优化PIVAS...
- 李岩王未徐雷汪飞徐韬郁文刘李轶
- 文献传递
- 肠外营养信息化审核和药学监护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建立肠外营养信息化审核和药学监护系统,协助药师审核和监护肠外营养使用。方法在系统中设定肠外营养稳定性、适宜性以及药学监护的规则,审核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住院肠外营养医嘱,包括葡萄糖浓度、氨基酸浓度、脂肪乳浓度、阳离子浓度、葡萄糖胰岛素比例、维生素C加入、糖脂比和热氮比。比较该系统建立前后干预效果,并监护长期使用患者的营养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指标变化,干预医嘱调整。结果审核和监护肠外营养医嘱涉及患者1354例,发现稳定性和适宜性不合理医嘱并干预71例,不合理率为5.24%。通过该系统协助审核后,降低了葡萄糖浓度、氨基酸浓度、阳离子浓度、葡萄糖胰岛素比例、维生素C加入、糖脂比及热氮比的不合理率。系统建立前后脂肪乳浓度均符合要求。监护异常指标并干预10例,最终8例营养指标好转。结论肠外营养信息化审核和药学监护系统能有效保障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
- 于迪高杰李轶郁文刘包健安
-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药学服务医嘱审核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实践
-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方法。方法:应用营养琼脂培养皿、空气浮游菌采样器及尘埃粒子检测仪对洁净室物体表面微生物、空气浮游菌及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结果:通过对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并进行评估,指导操作人员...
- 沈国荣冉晓军郁文刘李芸尤晓明包健安
-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动态监测
- 文献传递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门诊患者药学服务研究热点及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门诊患者药学服务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梳理和对比,以期为我国门诊患者药学服务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2023年7月,提取数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所选文献进行分析,形成可视化科学网络图谱。结果:国内纳入721篇文献,国际纳入839篇文献。(1)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是发文最多的国家;(2)国内作者于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合作不紧密;(3)2018年—2023年国际发文量呈上升趋势;(4)中文文献的聚类“药学门诊”“依从性”和“帕累托图”中节点较多且节点半径较大,英文文献聚类“Blood Pressure(血压)”“Antibiotic Stewardship(抗生素管理)”和“Medication Errors(用药错误)”中节点较多且节点半径较大。结论:门诊患者药学服务需各学者的不懈努力,借鉴国际药学门诊研究趋势,学习抗生素及慢病用药管理,重视中药用药管理,健全药学门诊规范制度,促进门诊患者药学服务发展。
- 秦珺郁文刘陈蓉
- 关键词:门诊患者药学服务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期间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以提高重复慢性病患者的药学服务质量,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人员、药品、环境、基于信息化的窗口运行管理以及“互联网+药学服务”等方面完善相关的管理策略。结果:通过自动化设备的运用及信息化管理,门诊药房的人力资源及防护物资得到了合理分配及有效管理。基于“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模式的探索及完善,保证了疫情期间药学工作人员的安全,降低了院内感染的风险,使各项工作得到了高效、有序地开展,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李悦郁文刘
- 关键词:药学服务门诊药房
- 输液配液机在PIVAS流程优化中的的应用
- 目的:介绍静脉输液调配机在优化PIVAS静脉输液调配流程中的应用.
方法:从PIVAS工作现状,配液机模式探讨,PIVAS工作流程的优化几个方面入手,统计调查调配人员应用前后满意度,与手工调配比较,分析配液机优...
- 李岩王未徐雷汪飞徐韬郁文刘李轶
-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 Ⅹa因子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2021年
- 目的:系统评价Ⅹa因子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6月,获得冠心病患者基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中加入Ⅹa因子抑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主要有效性终点事件和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并对不同Ⅹa因子抑制剂和剂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合计52 9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相比,加用Ⅹa因子抑制剂可显著减少主要有效性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RR=0.87,95%CI(0.82,0.92),P<0.000 01],但同时显著增加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RR=1.97,95%CI(1.34,2.91),P=0.000 6]。亚组分析显示,阿哌沙班无论是5 mg·d^(-1)还是10 mg·d^(-1)均未显著减少主要有效性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显著增加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利伐沙班无论是5 mg·d^(-1)还是10 mg·d^(-1)均可显著减少主要有效性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但也显著增加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结论:基于目前临床试验的结果,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哌沙班并不能显著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显著增加出血风险,而利伐沙班可能成为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案的可选方案,但需综合评估缺血和出血的风险。
- 郁文刘李彩云杭永付谢诚
- 关键词:冠心病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用药医嘱的点评及其不合理医嘱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用药医嘱的点评及其不合理用药医嘱产生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建立电子信息系统,抽取PIVAS医嘱及不合理医嘱,选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医嘱进行点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经过对医嘱处理和不合理医嘱的干预,PIVAS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内容,如溶媒选择不当、用药剂量不当、药物间相互作用、成分比例不当和其他。结论:PIVAS药师能够较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郁文刘沈国荣
-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嘱处理合理用药
- 维得利珠单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文献病例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维得利珠单抗(VDZ)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4年3月收录的有关VDZ导致DILI的病例报道,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涉及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例(占66.67%),女性患者3例(占33.33%);年龄为23~82岁,平均(38.11±17.72)岁;发生DILI的时间为VDZ首次治疗后14~275 d,其中5例(占55.56%)发生于第3次用药后。DILI的临床表现隐匿,仅2例患者初诊时出现了疲劳和皮肤黄染的症状;肝功能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患者肝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6例,占66.67%)。预后较好,8例(占88.89%)患者在停药或干预后6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使用VDZ的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导致DILI,特别是胆汁淤积型DILI。通过了解药物治疗史,明确时间关系,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肝脏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必要时及时停用可疑药物、调整治疗方案,保证用药安全。
- 郁件康郁文刘陈世祺李芸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