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雁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3H指数:7
- 供职机构: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衢州市科技项目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衢州市麻风病可疑症状“二级转诊”模式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建立衢州地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模式。方法以基层医疗为根基,以11条可疑症状为线索,以可疑初筛机构为支撑,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纽带,建立麻风可疑症状"二级转诊"防治模式。结果建立了衢州市麻风病可疑症状转诊"二级转诊"模式,2012-2015年全市共转诊麻风可疑症状患者526例,发现2例麻风患者,病期均在6个月内,无畸残。结论衢州市麻风病可疑症状"二级转诊"模式运行状况良好,能早期发现麻风患者,降低畸残率,社会效益较好,适宜推广。
- 郑灿杰来时明邓小雁占炳东曹国平沈云良吴李梅
- 关键词:麻风病可疑症状
- 2011—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菌型分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2011—2022年衢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菌型分布,为制定衢州市布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布病病例资料来自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人口学资料来自《衢州市统计年鉴》。对衢州市2011—2022年布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 2011—2022年衢州市布病报告总数为89例,年均发病率为0.290/10万,2021年发病率达高峰,为0.662/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集中在3~8月,占病例报告总数的77.528%(69例)。全市仅开化县无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占比最高为衢江区,占病例报告总数的31.461%(28例)。男性报告病例总数为64例,女性报告病例总数为25例,男女性别比为2.560∶1。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50~5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为4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6.067%;农民报告病例数最多,共69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7.528%。所有病例中血培养共分离出菌株12株,经鉴定分型均为羊种型布氏菌属,羊种Ⅰ型和Ⅲ型各为6例。结论 衢州市人间布病疫情总体处于散发、局部爆发并存的低流行水平。防控重点人群是从事羊养殖、羊屠宰行业的农村青壮年男性人员,但近几年随着餐饮业盛行烤羊肉及羊肉串,餐饮服务人员发病数占一定比例。建议加强联防联控,市农业农村局加强源头管控,要求养殖场及屠宰场尽量从正规渠道引进检疫合格的牲畜,同时加强落地抽检,及时发现及处置传染病畜。卫生健康部门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和主动监测工作,提高群众知信行合一能力,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进一步降低人间布病对衢州地区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 邓小雁郑水萍钟建跃潘婉徐冰俊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菌型分布
- 衢州市4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 目的了解衢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5年衢州市各县(区)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 20...
- 邓小雁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 文献传递
- 衢州市2004-2006年学校水痘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邓小雁
- 关键词:水痘疾病爆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
- 衢州市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 2010年
- 目的:了解衢州市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衢州市网络报告的2 041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其中772例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资料录入数据库后对数据用SPSS11.5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衢州市区手足口病发病率为82.38/10万,无死亡病例。居法定传染病发病的第3位。男1 294例,女747例,男性发病率为100.37/10万,女性发病率为62.87/10万,男女发病率比为1.60∶1;发病年龄最小为3月龄,最大32岁,主要集中在4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2.41%(1 886/2 04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4.14%(1 309/2 041),其次为幼托儿童,占33.27%(679/2 041)。疫情分布广泛,覆盖全市97.17%的乡镇街道,病例城乡分布比例为1∶2.67。以5-7月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73.49%(1 500/2 041)。全市共发生40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其中一起以突发事件网上直报。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84.07%)、皮疹(98.70%)、口腔疱疹或溃疡(79.02%)为主,少数伴呼吸道症状(20.98%)和消化道症状(7.90%);重症病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EV 71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4.03%。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EV 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卫生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本病扩散最有效措施。
- 邓小雁方春福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病原学
- 衢州市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衢州市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烟草控制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衢州市18所学校中学生1 454名,使用浙江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31.36%,吸过一整支烟率为17.81%,现在吸烟率为8.73%,被动吸烟率为22.3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父母离异/丧偶/分居、年龄15~17岁、失眠、学习成绩靠后、醉酒、网络成瘾、打架、非普通高中学生是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衢州市中学生吸烟现象普遍,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控烟措施,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干预。
- 甘志娟叶正茂邓小雁
- 关键词:吸烟烟草烟污染统计学
- 2004-2007年衢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衢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7年各县(区)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来,衢州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1起;其中未分级14起、一般75起、较大事件2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占88起(96.7%);食物中毒占3起(3.3%)。以4、11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型;患者主要为学生和托幼儿童。乡镇学校68起(74.7%)、市区学校5起(5.5%)、县城学校7起(7.7%)、行政村11起(12.1%)。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比例逐年下降,肠道传染病疫情逐年递增,狂犬病疫情近年来有所回升。市区和县城学校均为呼吸道疫情,但乡镇学校仍有肠道暴发疫情;行政村主要以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疫情预防控制的领导和支持,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疫情报告的监督力度。
- 邓小雁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 衢州市30岁以上农村居民血脂异常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衢州市农村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病水平及相关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衢州市农村4个街道(乡镇)8个行政村1 241名30岁以上居民列入调查,通过检测血糖、血脂等血生化指标、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进行血脂水平和影响因素调查。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衢州市3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率为31.09%,男女之间无差别。血脂异常类型以高TG为主。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家族史、BMI≥24、缺乏体育锻炼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衢州市农村3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状况严重,应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以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率。
- 郑灿杰邓小雁来时明甘志娟王圣贤叶正茂
- 关键词:血脂异常影响因素农村居民
- 烹制海虾类过程中的卫生学问题被引量:1
- 1995年
- 据我省历年食物中毒发病报告资料分析,全省食物中毒发病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最为多见,其发病起数和患病人数均占各类报告食物中毒的首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有85.9%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病与进食海产食品有关。而海产食品中,又以海虾引起的发病较为多见,达47.3%。因此,预防与控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特别是防止因进食海虾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省食物中毒防制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探讨海虾在烹制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消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生长繁殖、残存或杀灭的关键环节,并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以冷冻海虾为原料烹制海虾类菜肴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选择杭州市区不同类型的三家饮食服务企业,根据HACCP方法原理及方法步骤,于1993年4月22日至5月6日进行了以下调查: 1.按点菜单开列的菜肴名称分别调查各家饮食服务企业烹制供应的各种菜肴品种,并向餐饮部主管人员或配菜人员了解各种菜肴所用海产食品及海虾类原料情况; 2.
- 金培刚高芳荣邓小雁任锦玉程苏云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海虾海产食品饮食服务副溶血性孤菌
- 衢州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了解衢州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患病情况,为探索改进碘缺乏病监测模式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衢州市6个县(市、区)30所小学的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同时采集食用盐和尿液进行盐碘和尿碘检测。结果衢州市1 236名学龄儿童家中食用盐碘中位数为22.4 mg/kg,碘盐覆盖率为98.46%,碘盐合格率为89.8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51%。1 227份尿样尿碘中位数为189.2μg/L,不同尿碘水平学生的甲状腺结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8,P>0.05)。B超检测627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91%;常规触诊587人,肿大率为0.34%,2种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2,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学生甲状腺肿大和结节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但甲状腺结节率偏高。甲状腺触诊不能满足学生的评价指标要求,应推广使用B超法开展甲状腺监测。
- 郑灿杰占炳东邓小雁曹国平魏苏江毛光明
- 关键词:碘营养状况甲状腺肿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