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迟淑萍

作品数:34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8篇表位
  • 8篇病毒
  • 7篇模拟表位
  • 6篇肝炎
  • 5篇增殖
  • 5篇免疫
  • 5篇高变区
  • 5篇高变区1
  • 5篇HCV
  • 5篇HVR1
  • 4篇细胞因子
  • 4篇细胞增殖
  • 4篇小鼠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机构

  • 22篇解放军第30...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解放军第三〇...
  • 4篇解放军302...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2篇迟淑萍
  • 26篇程云
  • 11篇戚扬
  • 10篇孙杰
  • 10篇由莉越
  • 6篇高蓉
  • 6篇赵军
  • 5篇汪辰
  • 5篇朱雷
  • 4篇陈黎明
  • 4篇舒翠莉
  • 4篇张诗龙
  • 4篇李伯安
  • 4篇杨斌
  • 4篇周婷婷
  • 3篇李瑞生
  • 3篇苏海滨
  • 3篇韩晋
  • 3篇袁海龙
  • 3篇陈红鸽

传媒

  • 4篇解放军药学学...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法测定肝得宁丸中的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含量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肝得宁丸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Epic C185μ120A(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55∶45∶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nm,柱温:25℃。结果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含量分别在0.2419~2.4192μg(r=0.9999)、0.2406~2.4064μg(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6%、99.75%,RSD分别为1.36%(n=6)、0.87%(n=6)。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肝得宁丸质量控制。
张诗龙迟淑萍周旭杜凤霞夏晖刘峰群
关键词: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HPLC
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体外Th1类细胞因子分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Th1类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了解HCV感染慢性化和肝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72h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RT-PCR检测HCV RNA亚型.结果:与正常人相比,IFN-γ在HCV RNA阴性患者中明显增高,而在RNA阳性患者中无明显升高.TNF-α则不论RNA滴度的高低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RNA阳性患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不同HCV基因型感染的患者IFN-γ,TNF-α的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IFN-γ在清除病毒中起重要作用,TNF-α是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跃旗许鹏辉苏海滨迟淑萍朱雷戚扬李金波程云
关键词:C型肝炎样病毒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类细胞因子
丙肝病毒高变区1相关基因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以真核质粒pcDN3.1(+)为载体携带丙肝病毒高变区1(HVR1)相关模拟表位DNA序列对小鼠进行基因免疫,观察其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根据HCV HVR1模拟表位多肽序列,合成DNA序列,并将其连接到pcDN3.1(+)上,构建为pcDN3.1- SP。免疫中分别采用2种剂量pcDN3.1 SP(10μg和100μg),以及10μg质粒中混合了非甲基化CpG基序( CpG),以其作为佐剂增强免疫原性,并比较其与100μg剂量的免疫效果。杀鼠、收集血清、分离脾细胞;ELISA法检测小鼠体液中的抗体;脾细胞经混合肽刺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 IFN γ+细胞;用非放射性MTS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以非放射性LDH法检测CTL反应。结果:混合肽体外刺激100μg和10μg -CpG基因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后,T细胞增殖反应明显;脾淋巴细胞中CD8+ IFN γ+细胞增多;并能检测到明显的CTL反应,同时伴有较弱体液免疫反应。结论: 合成的模拟表位中可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表位;非甲基化CpG基序增强了DNA免疫效果。
高蓉舒翠莉李靖迟淑萍赵军陈昊李伯安程云
关键词:高变区模拟表位基因免疫
HCV HVR1模拟肽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7肽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方法采用"Bulk培养法"从小鼠骨髓获得DC,经7肽负载;取经7肽免疫10天的小鼠脾细胞,分选获得CD4+T和CD8+T细胞;将脾细胞与DC共孵育24小时,收集上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结果培养的细胞表面CD11c的表达率超过80%,具有典型的DC形态;实验组CD4+T细胞上清中TNF-α降低I,L-5I、L-2和INF-γ升高;实验组CD8+T细胞上清中IFN-γ、TNF-αI、L-10和IL-6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7肽能诱导以Th1及CD8+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
杨斌宋春辉迟淑萍陈黎明程云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模拟肽干扰素-Γ白介素-10
抗SARS冠状病毒N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2006年
目的制备抗SARS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以纯化的GST-N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SARS-CoVN蛋白多抗,间接ELISA法检测兔血清效价,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鉴定多抗的特异性。结果制备的抗SARS-CoVN蛋白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为1·2×10-5,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证实此抗体可与SARS-CoVN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SARS-CoVN蛋白多抗,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创造了条件。
戚扬文翠容迟淑萍孙杰朱雷周继文程云
关键词:SARS病毒N蛋白
内毒素对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增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内毒素/脂多糖对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增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0、2.5、5.0、10.0、20.0、50.0、100.0μg/ml的脂多糖刺激体外6、24、48、72h培养的U937细胞,应用单溶液细胞增殖检测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活力,并计算增殖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能力。结果实验组与脂多糖为0.0μg/ml时比较,当其浓度为2.5~20.0μg/ml,刺激24、48h时U937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升高;当脂多糖为50.0、100.0μg/ml时,细胞活力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培养24h,脂多糖浓度为2.5μg/ml时,对U937细胞的增殖具有最佳促进作用,增殖率为135.56%。而肿瘤坏死因子-α实验组与脂多糖为0.0μg/ml比较时,培养6h,各浓度组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升高,并呈现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浓度降低的现象,培养6h,脂多糖为5.0μg/ml刺激时,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达到峰值为48.2638±5.0098;当其浓度为50.0~100.0μg/ml时能够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且也遵循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浓度降低的规律。结论脂多糖对U937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作用,且可以激活U937促使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
迟淑萍白冰科戚扬由莉越高蓉汪辰程云李进
关键词:脂多糖U937肿瘤坏死因子-Α
HCV高变区1串联模拟表位基因免疫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高变区 1(HVR1)串联模拟表位基因免疫在BALB c小鼠体内引起抗体产生的特点。方法 针对中国人群HCVHVR1位中 6个较保守的AA位点设计并合成多肽表位 ,从中筛选活性最好的肽 1、5、6、7构建含 4条多肽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将HCVHVR1串联模拟表位表达载体对小鼠股四头肌直接免疫 ,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内抗体的产生 ,并将免疫血清与一系列基于本室对HVR1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合成的多肽进行反应 ,分析免疫血清对这些多肽的交叉反应性。结果 免疫血清同编码的各合成肽都有较好的反应性 ,其中对肽 1反应最好。免疫血清同合成的 4条HVR1全序列多肽及其他非编码HVR1多肽有较好的反应性。结论 基因免疫能够在小鼠体内引起表位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此串联表位设计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对HCVHVR1合成肽有较好的交叉免疫反应。
赵军李靖陈昊舒翠莉高蓉李伯安何卫平迟淑萍程云
关键词:模拟表位基因免疫
人IL-1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活性的初步鉴定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构建含人IL-10全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及产物活性的鉴定。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总RNA中扩增IL-10的全长编码序列。编码序列经测序验证后,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 a(+),构建IL-10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进行鉴定。结果:表达产物主要位于包涵体内。经Western blot分析和ELISA检测显示,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同预期的结果相符,有结合抗体活性。结论:成功地扩增人IL-10全基因序列,并构建了含该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活性,为下一步制备抗IL-10的单克隆抗体(mAb)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孙杰李伯安戚扬周继文朱雷迟淑萍程云
关键词:IL-10克隆原核表达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模拟表位7肽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高变区1(HVR1)模拟表位7肽(7P)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用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用不同浓度(5.0、10.0、20.0、40.0、80.0、160.0μg/mL)的7P进行干预,应用单溶液细胞增殖(MTS)法检测7P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7P可抑制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影响细胞因子释放作用与细胞毒作用无关。结论 7P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
迟淑萍张诗龙陈红鸽刘军孙杰由莉越杜丽程云
关键词:模拟表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HCV HVR1模拟肽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HCV HVR1模拟肽(7肽)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模式及其机制。方法用"Bu lk培养法"制备树突状细胞,经7肽免疫10天的小鼠,取脾细胞,分选CD8+T细胞与经过7肽负载并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孵育24 h,收集上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方法检测上清细胞因子。结果此方法培养的细胞表面CD11 c的表达率超过80%,具有典型的DC形态;实验组中CD8+T上清中IFNγ-、TNF-α、IL-10及IL-6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此法能在体外培养出大量的未成熟DC;7肽能诱导以CD8+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杨斌宋春辉迟淑萍陈黎明程云
关键词:丙肝病毒树突状细胞模拟肽免疫应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