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平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我院科研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 医院是科技密集型组织,医学科技创新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我院确立了'科技兴院、院兴科技'的发展战略,这对于建立适合院情,科学、规范的科研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竞争环境,提高医务人员创新意识,造就一批高素...
- 殷佩浩程志芸许喻岚还一平范忠泽
- 关键词: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医务人员医院管理
- 文献传递
- 浅谈综合性医院中开展中、西医结合并重的科研管理
- 2008年
- 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现状,通过在科研管理职能工作中应对新形势、新局面的不断学习与探索,阐述实施中西医结合并重的科研管理具体举措,并试从如何形成并建立中、西医结合并重的科研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作一些思考。
- 还一平殷佩浩程志芸王宁华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科研管理
- G管理模式在二级医院“院兴科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了解G管理模式在二级医院“院兴科教”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应用G管理模式核心理论并加以完善发展,提出“三阶梯,一平台”的路径和目标,进行科学的可重复探索。结果 自1996年来,该院连续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2项;获上海市中西医特色专科建设3项;获上海市区县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4人;获上海市“医苑新星”培养计划2人;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项,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9项;以上各项科教管理成果名列上海市同级医院首位。结论 该院实施“院兴科教”方案,提出路径和目标,经6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有进一步推广或借鉴的价值。
- 花根才范忠泽沈红权还一平王宁华姜玲珍
- 关键词:G管理模式医院管理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科技论文管理绩效初探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近5年来科技论文数量、质量、投稿方向的变化,探讨科研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措施。方法回顾2002—2006年度本院医务工作者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各类医学科技论文的投稿、录用数量、文章的质量改变以及录用期刊级别改变。结果近5年,本院的论文数量、质量明显提高,投稿录用的杂志也明显以核心期刊为主。结论运用激励管理措施,加强引导,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撰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并能明显提高论文质量。
- 殷佩浩李琦彭文还一平程志芳许喻岚范忠泽
- 关键词:医学科技论文绩效管理论文质量
-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被引量:8
- 2002年
- 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回顾和比较。认为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促进医院临床医疗工作、医学人才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
- 王宁华沈红权还一平
-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
- 依托人才培养计划 促进医院科研发展被引量:6
- 2009年
- 本院近年来依托人才培养计划,树立"院兴科教"的氛围,大力促进医院科研发展。通过建立尊重、共赢、平等的人才环境,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公正、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适度、有效、常态的激励机制,公开、公平、择优的用人制度等系列措施,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医院科研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还一平殷佩浩李琦许琰许喻岚彭文范忠泽
- 依托人才培养计划 促进医院科研发展被引量:1
- 2009年
- 本院近年来依托人才培养计划,树立"院兴科教"的氛围,大力促进医院科研发展。通过建立尊重、共赢、平等的人才环境,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公正、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适度、有效、常态的激励机制,公开、平等、择优的用人制度等系列措施,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医院科研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还一平殷佩浩李琦许琰许喻岚彭文范忠泽
-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 牛倩敏黄瑾余平徐丽曹婉玉万文燕张桂丽王毅鑫徐侃范忠泽还一平殷佩浩
- 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通过确立护理工作在急救中的地位、建立一体化的护理管理网络、优化急诊护理人力资源、制定一体化的抢救制度与抢救流程及建立一体化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与网络这几个方面,对急救流程进行简化,更新急救思路与观念,...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救护理严重创伤
- 规范院级项目管理 促进医院科技可持续发展被引量:5
- 2008年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自1996年起,设立院级项目招投标。项目招标中重点扶持竞争力强的课题,兼顾有潜力的课题;过程管理中注重服务和全程监督;结题考核宽容挫折。这使医院近年来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促进了医院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 殷佩浩李琦彭文还一平许喻岚程志芸范忠泽
- 关键词:科研课题管理项目管理医院科技可持续发展
- 国人锁骨中远端三维解剖研究及其内固定置入后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测量部分国人正常锁骨中远端的三维解剖数据,并观察锁骨骨折置入内固定后的影响。[方法]正常成人单侧锁骨骨折患者165例,选取骨折对侧肢体正常锁骨进行三维CT扫描,扫描层厚1 mm,以1 mm层厚、0.5 mm层间隔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图像用Mimics与Imageware软件进行处理,进行三维测量,随后待患侧锁骨骨折采用前置解剖型重建钢板内固定后以同样方法三维重建,数据测量,并与健侧数据比对。[结果]国人成人锁骨长平均为(14.49±3.8)cm(11.8~17.7 cm)。锁骨的弯曲也不相同,或前曲明显,一般男性锁骨前曲明显度较女性大1倍,长度较女性大。锁骨皮质在中1/3最厚,锁骨中段额状面直径平均为(18.6±0.6)mm,冠状面直径平均为(18.2±0.5)mm,矢状面直径平均为(17.6±0.4)mm。锁骨远端额状面直径平均为(20.8±1.8)mm,冠状面直径平均为(22.4±0.7)mm,矢状面直径平均为(24.3±0.9)mm。中段模拟抗扭转负荷平均为(287.65±28.5)N,模拟抗疲劳负荷为(862.68±35.8)N。中远交界处模拟抗扭转负荷平均为(167.92±22.7)N,模拟抗疲劳负荷为(420.35±26.3)N;远端模拟抗扭转负荷平均为(354.72±30.5)N,模拟抗疲劳负荷为(586.90±48.3)N。分别取样锁骨中段、中远交界处、远端骨折植入内固定后模拟抗扭转、抗负荷数据与正常数据对照,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人正常锁骨骨折采用前置解剖可塑性钢板固定可以恢复锁骨正常解剖力学要求。
- 张志光还一平曹成福俞光荣周军杰
-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