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慧
- 作品数:27 被引量:26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探讨中药复方的现代科学本质
-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的现代科学本质,为中药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原则。方法:采用现代科学语言从化学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机理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药复方的本质。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是以治疗某种特定疾病或中医证为目标...
- 赵新慧段金廒刘陶世
-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
- 文献传递
- 脂质体液膜萃取用于中药及其复方水提液的活性成分分离与吸收预测的研究
- 目的:探讨脂质体液膜萃取用于中药水提液的活性成分分离与吸收预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制备普通脂质体、硫酸铵梯度脂质体、柠檬酸梯度脂质体和谷氨酸钠梯度脂质体,采用液膜萃取技术以上述脂质体为分离介质对麻黄、黄连...
- 刘陶世狄留庆段金廒赵新慧蔡铝铝
- 关键词:脂质体黄连麻黄芍药甘草汤活性成分
- 文献传递
- 微滤膜材料与结构对甘草酸单铵脂质体膜挤压滤过工艺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微滤膜材料与结构对甘草酸单铵脂质体挤压过滤工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超声制备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以不同膜材料和膜结构的微滤膜挤压过滤以控制脂质体大小,以滤过难易和渗漏率为评价指标。用优选的微滤膜探讨脂质体浓度和胆固醇含量对挤压滤过的影响,及挤压工艺对脂质体药物渗漏的影响。结果:甘草酸单铵脂质体在挤压条件下易透过曲径结构的疏水的尼龙微滤膜、聚四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和聚丙烯膜,难透过亲水的聚醚砜膜、混合纤维素酯膜、硝酸纤维素膜和醋酸纤维素膜,但可透过亲水的核孔结构的聚碳酸酯膜。脂质体浓度和胆固醇含量越高,挤压滤过越困难。膜挤压工艺对脂质体药物渗漏影响较小,膜孔径越小,挤压后脂质体药物渗漏率越大。结论:微滤膜材料与结构对甘草酸单铵脂质体挤压工艺具有显著影响,适合脂质体挤压过滤的是疏水的曲径微滤膜和核孔微滤膜。
- 刘陶世赵新慧段金廒狄留庆程建明黄耀洲
- 关键词:脂质体微孔滤膜甘草酸单铵
- 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策略
- 本文从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给药系统的新发展,并针对当前影响该领域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发展策略。
- 段金廒刘陶世赵新慧
- 关键词:中药给药系统缓控释靶向给药透皮给药
- 脂质体液膜萃取技术分离芍药甘草汤和麻黄水提液活性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脂质体液膜萃取技术分离中药水提液活性组分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普通空白脂质体、硫酸铵梯度脂质体、柠檬酸梯度脂质体、醋酸钠梯度脂质体和谷氨酸钠梯度脂质体,对麻黄水提液和芍药甘草汤水提液进行脂质体液膜萃取研究,采用HPLC分析进入脂质体内部的已知活性成分。结果麻黄碱对脂质体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其中硫酸铵梯度脂质体和柠檬酸梯度脂质体对麻黄碱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芍药甘草汤中的甘草酸对脂质体膜通透性极差,而芍药苷则对脂质体膜具有较小的通透性。文献调研表明麻黄碱口服极易吸收,而甘草酸和芍药苷极性大,口服不易吸收;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具有一致性。结论脂质体液膜萃取技术分离中药水提液活性组分的思路是科学可行的。
- 刘陶世狄留庆段金廒赵新慧蔡铝铝
- 关键词:脂质体芍药甘草汤麻黄硫酸铵梯度法
- 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随着新辅料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中药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胃肠道定位给药系统和透皮给药系统。目前束缚其发展的瓶颈主要可概括为两点:(1)缺乏适用于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研究的剂型设计理论、制备技术平台和质量评价方法;(2)制剂处方设计前的基础研究薄弱。今后可考虑借鉴"丸剂缓释"理论,同时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重视中药提取精制物的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 赵新慧段金廒刘陶世
- 关键词:中药学给药系统
- 陶瓷膜微滤与树脂吸附等6种技术精制清络通痹水提液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 (青风藤等 )的最佳精制技术。方法 :采用陶瓷膜微滤、超滤、醇沉、离心、絮凝、大孔树脂吸附 6种技术精制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以性状、青藤碱损失率和杂质除去率为指标 ,对各技术精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6种技术均能使药液澄明度显著提高 ;除杂率以树脂法最高 ,达 80 %以上 ,陶瓷膜微滤除杂率为 2 1.7% ,小于醇沉和超滤 ,但高于絮凝澄清和高速离心 ;青藤碱损失率以AB 8树脂法最低 ( 6 .39% ) ,而 85 %乙醇沉淀法最高( 5 8.4 4 % )。陶瓷膜微滤法损失率为 15 .31% ,小于超滤、醇沉、高速离心和絮凝。树脂吸附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大 ,但陶瓷膜微滤等其他 5种精制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小。结论 :陶瓷膜微滤具有除杂率适中 ,有效成分损失少 ,工艺简单等优点 ,是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的最佳精制技术。
- 刘陶世郭立玮周学平赵新慧
- 关键词:大孔树脂清络通痹颗粒
- 脂质体液膜萃取新技术分离中药水提液中可被动吸收活性成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脂质体液膜萃取新技术用于体外分离中药及其复方水提液中可被动吸收活性组分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普遍适用性。方法:制备普通脂质体、硫酸铵梯度脂质体、柠檬酸梯度脂质体和谷氨酸钠梯度脂质体,采用液膜萃取技术对麻黄、吴茱萸、金银花、栀子、淫羊藿、葛根、芍药甘草汤、金欣口服液和通脉胶囊的水提液进行萃取分离,采用HPLC测定脂质体萃取物中已知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口服容易被动吸收的大黄素、吴茱萸碱和麻黄碱等成分的脂质体液膜萃取率高,口服被动吸收能力较差的葛根素、淫羊藿苷、栀子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等的脂质体液膜萃取率较低,而口服难以吸收的绿原酸和甘草酸几乎不能被脂质体萃取。中药成分脂质体液膜萃取率与脂质体种类、水提液用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脂质体液膜萃取用于体外分离中药及其复方水提液中可被动吸收活性组分的思路是科学可行的。
- 刘陶世狄留庆段金廒赵新慧蔡铝铝
- 关键词:脂质体
- 四物汤及衍化方香附四物汤挥发性成分与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类方香附四物汤挥发性成分与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四物汤、香附四物汤及组方中富含挥发性成分药材当归、川芎、香附、木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试验对四物汤、香附四物汤及组方药材挥发性成分的生物效应进行评价;选择相对含量高于1%的挥发性成分(53个)与子宫收缩效应的生物信息建立多变量数学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四物汤、香附四物汤挥发油的GC-MS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当归、川芎药材的贡献;香附四物汤中对应于香附、木香的挥发性成分信号数及相对丰度表现均不及两药材挥发油各自的组成及相对含量;PCA分析结果表明21个化学成分对活性贡献率较大,其中对四物汤挥发油活性贡献率较大的成分主要有:(Z)-ligustilide、cis-ocimene、γ-selinene、Spathulenol、3-butylidene phathalide、(E)-ligustilide等;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活性贡献率较大的成分主要有:Dehydrocostuslactone、Cyperene、β-caryophyllene、γ-selinene、Curcumene、α-elemene、β- cyperone、α-cvperone、(Z)-ligustilide、Squalene等,分析结果支持了本实验结果。结论:香附四物汤中的挥发油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香附四物汤挥发油活性优于四物汤及各组方药材挥发油。其中作为行气、止痛、调经常用药材的香附、木香挥发性成分与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密切相关。同时,本文采用的GC-MS和PCA联用方法可以较客观的评价化学成分对活性的贡献率,分析化学成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故该方法可为方剂复杂效应物质的阐明提供思路和方法的借鉴与参考。
- 宿树兰段金廒赵新慧侯鹏飞尚尔鑫唐于平丁安伟华永庆
- 关键词:四物汤香附四物汤挥发性成分子宫平滑肌收缩GC-MS
- 脂质体液膜萃取新技术分离左金丸水提液活性成分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脂质体液膜萃取新技术分离左金丸水提液活性组分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普通脂质体、硫酸铵梯度脂质体、柠檬酸梯度脂质体和谷氨酸钠梯度脂质体,采用液膜萃取技术以上述脂质体为分离介质对左金丸、黄连和吴茱萸水提液进行萃取分离,采用HPLC测定脂质体萃取物中已知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左金丸、黄连和吴茱萸水提液中的代表性有效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均能被脂质体萃取,脂质体的种类、脂质体与中药水提液用量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中药成分的萃取率有较大影响;脂质体液膜萃取分离黄连水提液小檗碱的优化工艺为:硫酸铵梯度脂质体与黄连水提液的用量比20∶1,萃取温度37℃,萃取时间60 min。结论脂质体液膜萃取技术分离中药水提液活性组分的思路是科学可行的。
- 刘陶世狄留庆段金廒赵新慧蔡铝铝
- 关键词:脂质体左金丸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