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涛
- 作品数:25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肺癌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及与Livin、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及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株的凋亡、增殖的影响,以及HIF-1α表达与Livin、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常规培养A549、H446细胞,转染含有HIF-1α基因的质粒过表达HIF-1α基因,筛选干扰序列干扰HIF-1α基因表达,将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HIF-1α过表达组和HIF-1α干扰组。应用Annexin V-PI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Livin、Caspase-3表达。结果A549细胞HIF-1α过表达组较对照组凋亡显著减少(P<0.01),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Livin 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1),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Livi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HIF-1α干扰组较对照组晚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Livin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减少(P<0.05),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H446细胞HIF-1α过表达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侵袭以及Caspase-3 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迁移明显增多(P<0.05),Livin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增多(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H446细胞HIF-1α干扰组较对照组凋亡显著增多,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Liv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Caspase-3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显著增多(P<0.01);Livin mRNA表达减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HIF-1α表达均可通过增加凋亡、减少迁移与侵袭达到抑制肺癌肿瘤进展的效果,在理论上证实HIF-1α可以作为肺癌治疗靶点;肺癌细胞中HIF-1α与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Caspase-3与HIF-1α、L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以上调Livin、下调Caspase-3表达作为肺癌治疗的靶点。
- 胡仲辉吴文博赵庆涛牛占丛张霄鹏张华王会恩袁征段国辰
- 关键词:HIF-1Α凋亡LIVINCASPASE-3
- 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法治疗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上的效果。方法 65岁及以上难愈性创面患者57例随机分为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改良组)28例和负压创面治疗(NPWT)组29例。对比两组创面治疗效果、愈合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结果改良组与NPWT组难愈性创面治疗效果相同,但改良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42)、手术次数组及治疗费用显著降低(P<0.001)。结论改良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用于有效治疗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
- 邢栋李文毅杨朝旭魏景超赵庆涛王起奎张凯董志杰
- 关键词:难愈性创面
- 血清趋化因子CCL20与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关系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CCL20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和转移预测指标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选取Ⅰ或Ⅱ期NSCLC患者203例,随访至术后2年。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检测患者术前当天及术后30、90、180 d的血清CCL20水平。结果复发患者63例,复发率为31.0%。复发者术后180 d血清CCL20水平较非复发者明显升高。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手术时间、组织学类型以及是否接受辅助性化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术后180 d中位数CCL20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高水平者复发率明显高于低水平者。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总体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术后180 d的血清CCL20水平与肿瘤早期复发或转移有关。肝转移和骨转移患者血清CCL20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转移者。结论 NSCLC患者术后180 d的血清CCL20水平与肿瘤早期复发或转移有关。合并肝转移和骨转移的NSCLC患者术后180 d血清CCL20水平明显升高。
- 张霄鹏胡志娟孟爱宏贾晓梅段国辰王志康赵庆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复发
- 成人孤立性肋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2例
- 2012年
- 患者1 女,34岁。反复右后背疼痛2个月,加重1周,休息后可缓解。查体:右肩胛下区外侧轻压痛,未触及肿物。胸部X线示右侧第7肋骨形态不规则,局部密度减低(图1)。胸部CT示右侧第7肋骨局部膨胀,骨小梁结构模糊。肋骨三维(3D)-CT示右侧第7后肋局部膨胀性生长,可见骨质破坏,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质连续性欠佳(图2),
- 李正军刘宏旭王阁浜孙长博赵庆涛石岱旺许顺杨春鹿沈启明崔肃
-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肋骨膨胀性生长成人骨质密度
- β-榄香烯对肺癌A549细胞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及可能机制初探
-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疾病,肺癌的死亡率已成为恶性肿瘤之首。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大多数肺癌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重要原因。榄香烯是...
- 赵庆涛
- 关键词:Β-榄香烯肺癌A549细胞凋亡放射增敏剂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胸部Castleman病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摘要】目的总结胸部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的临床诊治经验,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CD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胸部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结果14例局灶型Casfleman病(LocalizedCD,LCD):1例为左前胸壁肿物,9例为纵隔肿物,4例为肺门肿物,均手术完整切除,其中4例行胸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学均为透明血管型;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ulticentricCD,MCD)表现为发热,胸腔积液,双侧颈部、锁骨上、纵隔、腋窝、腹股沟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为浆细胞型和透明血管型。术后随访3~89(57.4±4.5)个月,1例失访,余健在,无复发。结论CD临床表现不典型,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为该病最主要诊断依据。治疗上,LCD多采用手术治疗,MCD多采用化疗治疗。
- 范晓溪赵庆涛杨永卢荣闯许顺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巨淋巴结增生
- 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是小儿最常见的胸壁骨骼畸形,占前胸壁畸形90%以上。漏斗胸尤其是中度以上的漏斗胸可导致心肺受压,影响呼吸及心脏功能,一部分患者还可合并Marfan综合征、哮喘等疾病,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可能造成患者性格内向,有些甚至发展出社交退缩、精神抑郁等社会、心理障碍[1]。手术是治疗漏斗胸的惟一有效方法。
- 王阁浜刘宏旭许顺杨春鹿石岱旺李正军赵庆涛
- 关键词:先天性漏斗胸胸壁畸形肋软骨漏斗胸矫形术胸廓畸形
- 肺类癌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一例报告
- 2021年
- 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C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质醇分泌增多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1]。按照病因,CS可分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非依赖型CS(称为库欣氏病)和ACTH依赖型CS。ACTH非依赖型CS通常由肾上腺皮质肿瘤造成的皮质醇异常分泌引起,而ACTH依赖型CS,则是由垂体腺瘤和少见的垂体外肿瘤引起,垂体外肿瘤引起的ACTH依赖型CS又称为异位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EAS),在ACTH依赖型CS中占9%~18%[2-4]。常见的EAS相关肿瘤有支气管类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胰腺类癌、胸腺类癌、甲状腺髓样癌和嗜铬细胞瘤等[5]。
- 胡仲辉赵庆涛段国辰
- 关键词:异位ACTH综合征库欣综合征肺类癌病例报告
- 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初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46例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 EGFR在46例肺腺癌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52.2%;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EGFR表达分别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具有一致性(K=0.563,P<0.05),一致性为中等强度。结论 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均呈现表达。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提示EGFR可能参与了肺腺癌的转移过程。
- 段国辰郭涛赵庆涛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肺腺癌免疫组化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
- 术中冰冻病理对肺结节胸腔镜手术切除范围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结节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判断浸润范围上的一致性,明确术中冰冻病理是否可以协助术者确定肺结节手术切除的范围。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切除肺结节156例,分析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中冰冻病理诊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及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03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53例;术后病理证实AAH、AIS及MIA 106例,IA 50例。根据病灶侵袭性、复发及转移的风险程度将AAH、AIS、MIA定义为低风险病灶,IA定义位为高风险病灶。术中冰冻病理诊断高风险病灶敏感性98.0%(49/50),特异性96.2%(102/106),准确率96.8%(151/156)。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低风险病灶预测值99.0%(102/103),高风险病灶预测值92.5%(49/53)。结论术中冰冻病理在判断IA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准确区别AAH与AIS和AIS与MIA存在不确定性。在肺结节手术切除范围的制定上,术中冰冻病理可以作为重要的指导依据。
- 于雷赵庆涛王志康张霄鹏王会恩张华
- 关键词:肺结节术后病理肺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