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江门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水泥分布指数对椎体成形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的评价方式及其对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并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患者(54~91岁)143例,术后随访1年。134例完成随访,其中18例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再骨折组,116例未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X线,将骨水泥按照形态和位置分为5种类型。根据术中注射骨水泥的量和椎体体积计算骨水泥的量体指数。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指数、量体指数、骨水泥渗漏等的差异。选择有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再骨折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水泥量及量体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的不同分布类型显著影响邻椎骨折的发生率。结论骨水泥分布指数低、骨水泥渗漏及低骨密度可能是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付兆宗 陈忠羡 秦英 冯志强 蒋雄健 谢清华 刘一涛关键词: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致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原因及防范方法。方法13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71个椎体。对患者进行术前VAS疼痛评分,并将塌陷的椎体根据Genant半量法进行分级。按常规方法实施椎体成形术。结果1... 薛忠林 陈忠羡 范全 付朝华 雷洪俊 谢清华 原向伟 秦英 刘一涛关键词:骨水泥渗漏 经皮椎体成形术 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0例患者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对切口长度,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24)。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8~10.3cm,平均8.5cm;传统切口组切口长度15.6~23.8cm,平均18.2cm;小切口组的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163.8±15.6mL,325.4±20.3mL,传统切口组分别为283.5±13.5mL,410.4±27.6mL,两组均有差异(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89.4±14.2min,传统切口组为123.5±10.3min(两组比较,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外展角为43.8±8.5°,传统切口组为46.5±6.7°;小切口组前倾角为22.8±3.5°,传统切口组前倾角为23.5±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个月随访,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5±8.9、84.8±7.3分,传统切口组为58.7±6.6、75.4±10.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12个月随访Harris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脑血管意外、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虹栓形成、及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术后的伤口出血及手术的暴露时间,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 付朝华 陈忠羡 梁胜根 范全 薛忠林 谢清华 赵振东 原向伟 秦英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置换 外科手术 小切口 传统切口 经皮椎体成形术致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原因及防范方法。方法 13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71个椎体。对患者进行术前VAS疼痛评分,根据Genant半量法对塌陷的椎体进行分级。按常规方法实施椎体成形术。结果 12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2±1.22和2.5±1.26。术中36例患者、共4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在渗漏的41个椎体中,4个渗漏至椎管内,2个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7个渗漏至椎旁或沿椎旁静脉扩散,9个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组织,17个渗漏至椎间隙,2个回渗至椎弓根。2例患者出现下肢神经症状,术后短期内恢复。骨水泥渗漏与总体疼痛缓解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术前椎体的压缩程度及手术技巧明显相关。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某些椎体病损的有效方法,避免骨水泥渗漏的措施包括术前确认椎体的形态和穿刺技术等。 薛忠林 陈忠羡 范全 付朝华 雷洪俊 谢清华 原向伟 秦英 刘一涛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渗漏 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PDN)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全部选用PDN假体后方入路单枚置入。术后5年随访25例。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评分、观察椎间隙高度变化、假体位置改变、软骨终板的破坏,同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年手术效果优良率72.0%;Oswestry评分21%,LBOS评分6,VAS评分2.8。椎间隙高度R术后较术前增加28.2%,术后3~18月较术前增加2.86%,术后5年较术前降低31.4%;术后5年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0.6°;并发症主要包括假体旋转(25例)、终板破坏(18例)、终板塌陷(2例);另有2例因持续腰痛行腰椎融合术。结论: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但中、远期无法维持椎间隙高度,仍存在假体移位及终板破坏等严重并发症,其进一步开展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梁胜根 秦英 陈忠羡 范全 原向伟 梁俊 赵振东 谢清华 雷洪俊 付朝华关键词:腰椎 人工髓核 并发症 解剖型钢板治疗23例胫骨Pilon骨折分析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解剖型钢板治疗的23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访。采用Ruedi-Allgower分类方法对Pilon骨折进行分类:Ⅰ型5例,Ⅱ型11例,Ⅲ型6例。术后平均随... 李健 谢清华 高梁斌 张在恒 袁正兵 谭平先 颜登鲁关键词:PILON 钢板治疗 文献传递 TLIF和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椎间融合情况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椎间融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6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31例。两组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组行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器融合,PLIF组行后路融合器椎间融合,两组均用钉棒融合器撑开复位。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结果:TLIF组的临床效果优于PLIF组(P<0.05),椎间融合率(96.77%)高于PLIF组的80.65%(P<0.05);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PLIF组的25.81%(P<0.05)。结论:相较于PLIF,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可通过提高椎间融合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冯志强 谢清华 陈忠羡 刘一涛关键词: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 并发症 椎弓根螺钉 经皮椎体成形术致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分析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原因及防范方法.方法:13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71个椎体.对患者进行术前VAS疼痛评分,并将塌陷的椎体根据Genant半量法进行分级.按常规方法实施椎体成形术.结果:... 薛忠林 陈忠羡 范全 付朝华 雷洪俊 谢清华 原向伟 秦英 刘一涛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渗漏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49例)和B组(60例)。A组采用单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B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随访15.1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测量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相邻椎Cobb角,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出血量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大于术前,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小于术后,Cobb角大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大于A组,Cobb角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断钉,1例螺钉松动椎体高度后凸角度丢失,出现神经压迫症状需再次手术;B组无螺钉松动、无断钉。结论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术中,经伤椎置钉可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同时联合经伤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减少远期螺钉松动、断钉及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等并发症。 谢清华 陈忠羡 付兆宗 刘一涛 薛忠林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植骨 应用SSE系统内固定治疗痛性腰椎峡部裂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SSE系统后路同节段内固定治疗痛性腰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SE系统内固定加峡部植骨治疗痛性单纯性腰椎峡部裂15例,探讨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腰痛症状全部缓解,术后3个月均全面恢复术前工作,无不良并发症发生,腰椎X线片均提示峡部已骨性融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椎板钩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SSE系统同节段内固定加峡部植骨治疗痛性腰椎弓峡部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保存了腰椎的节段活动功能。 陈忠羡 谢清华 梁胜根 赵振东 雷洪俊关键词:腰椎 椎弓峡部裂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