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基伟

作品数:2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行星
  • 15篇外行星
  • 15篇系外行星
  • 9篇太阳
  • 9篇太阳系
  • 8篇太阳系外
  • 6篇太阳系外行星
  • 6篇外行
  • 5篇双星
  • 4篇星系
  • 4篇双星系统
  • 3篇动力学
  • 3篇宜居
  • 3篇天文
  • 3篇恒星
  • 2篇地球
  • 2篇引力
  • 2篇引力透镜
  • 2篇散射
  • 2篇天体

机构

  • 2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云...
  • 2篇江苏省海安高...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空间机电...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泰山学院

作者

  • 24篇谢基伟
  • 9篇周济林
  • 6篇刘慧根
  • 2篇宫衍香
  • 2篇王思慧
  • 1篇文林
  • 1篇王国民
  • 1篇丁明德
  • 1篇袁祥岩
  • 1篇宋宗玺
  • 1篇周礼勇
  • 1篇季江徽
  • 1篇郭建恒
  • 1篇陈永和
  • 1篇陈鹏飞
  • 1篇周丹
  • 1篇屈中权
  • 1篇杨明
  • 1篇董峰
  • 1篇于涌

传媒

  • 3篇天文学报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物理
  • 2篇中国科学:物...
  • 2篇物理教师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青海科技
  • 1篇空间科学与试...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 1篇2013中国...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 1篇中国天文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崛起的新行星: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
2017年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是预料之中的.然而,不曾料到的是,近几年探测发现的大多数系外行星却在太阳系中找不到一个对应的模版.它们的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被称为超级地球和亚海王星.简要地介绍这一类崛起的新行星物种,归纳和总结目前对它们的物理性质、轨道性质以及形成起源的理解.最后展望未来这方面的一些期待.
谢基伟
环绕双星的行星散射研究
Kepler太空望远镜一共发现了2100多个新发现的掩食双星,研究密近双星周围行星(P型行星)的动力学特征成为当务之急。散射机制在解释系外行星的动力学特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课题研究环绕密近双星的行星之间的散射问题,给...
宫衍香谢基伟周济林
关键词:密近双星动力学特征
Using TMT to Characterize Transiting Planetary Systems Detected by Kepler and TESS
谢基伟
空间系外行星探测与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4年
系外行星学科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包括,通过发展各种探测技术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分析行星轨道、成分、大气性质,评估行星的宜居性,统计行星的分布规律,从理论和观测上揭示行星系统的形成和动力学演化机制.系外行星的研究对于回答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意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21世纪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系外行星的研究进入了崭新及快速的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系外行星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凝练中国在系外行星未来空间探测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学科布局,以推进系外行星研究的快速稳步发展.
周济林谢基伟葛健季江徽窦江培东苏勃刘慧根王炜郭建恒余聪白雪宁冯发波刘倍贝
关键词:系外行星
Planetesimals Jumping and Piling Up in Highly Inclined Binary Systems
谢基伟
熟悉又陌生的行星:从太阳系内到太阳系外被引量:2
2014年
过去几千年人类对行星认识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太阳系内,而数目也仅仅不到十颗。从上世纪末到现在短短的二十来年,人类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颗太阳系外行星。古老的行星科学向人们展现了它新的面孔,把人们从太阳系内带到了太阳系外。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人类探索行星的历史,然后介绍太阳系外行星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及热门的研究话题,最后谈及对该领域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谢基伟周济林
关键词:太阳系太阳系外行星视向速度
环双星系统中行星-行星之间的散射
2014年
流体模拟的研究表明,如果多颗行星形成在环绕双星的气体盘中,行星之间的会聚迁移会导致行星之间的散射.本文系统研究了环双星的行星系统中两颗等质量行星(P型行星)之间的散射,目的是探讨散射对P型行星系统构型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研究表明散射后只剩一颗行星的几率最大,一般>80%.从某种意义上说,伴星的存在有利于行星的存活,尤其是在靠近双星的地方.我们发现散射会导致行星的向外迁移,这和单恒星系统中的散射现象相反,此现象可以用来解释最近通过成像方法发现的远距离P型行星.即便对于等质量的行星,散射位置的不同会造成偏心率分布的多样性.在靠近双星的位置,幸存行星的偏心率较小;在远离双星的位置,剩余行星的偏心率较大.此外,P型行星之间的散射可使P型行星转变为围绕一颗主星运行的S型行星.
宫衍香谢基伟周济林
关键词:双星系统
搜寻第二个地球——系外地球(ET)巡天计划被引量:1
2024年
系外地球科学卫星(ET)将通过采用空间大视场超高精度测光这一关键技术在国际上率先突破生命起源中的系外地球存在及其演化这一重大前沿科学问题. ET卫星将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晕(Halo)轨道部署由6台广角凌星望远镜和1台微引力透镜望远镜构成的空间天文台,结合凌星法和微引力透镜法,利用空间超大视场和超高精度的光学测光观测,首次发现富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关注的系外地球,并确定其发生率,对目前了解甚少的类地行星和流浪行星进行国际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普查,首次发现流浪地球,并确定其发生率,揭示类地行星和流浪行星起源,为地外生命探寻提供候选者和新方向. ET卫星的观测结果、统计研究以及和对理论的检验将回答系外地球在宇宙中有多普遍,类地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流浪行星又是如何起源的这些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对ET卫星发现的系外地球样本的后随观测,将精确测量其质量、密度和大气成分,有助于深入分析宜居性特征.此外,对ET新发现的大量各种系外行星样本的研究,以及对理论的检验将推动这些种类的行星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更深入认识, ET的大量高精度、高频次和长基线测光数据将推动星震学、银河系考古学、时域天文学、双星和双星黑洞等领域的研究.
葛健陈雯陈永和宋宗玺王坚张辉李岩臧伟呈周丹张永帅陈琨阳应权毛淑德黄煦药新雨李兴隆姜海娇于涌唐正宏董峰高伟张鸿飞申超王峰涛魏传新杨宝玉李豫东文林张朋军张聪聪谢基伟马波邓洪平刘慧根段旭亮王昊宇黄江江高扬王伊菲王磊秦根健刘欣宇高婕
关键词:系外行星类地行星测光
The effects of gas on the planetesimal accretion in binary systems
W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for planetesimal accretion in the circumprimary disk under the pertu...
谢基伟
文献传递
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和统计研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发现以来,系外行星之路上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让人激动的发现。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系外行星总数已达数千颗。迅速增长的系外行星新发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科学问题。这么多系外行星有哪些类别?不同的类...
谢基伟
关键词:系外行星人口普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