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娜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胎盘
  • 4篇胎盘生长
  • 4篇胎盘生长因子
  • 3篇中毒
  • 3篇综合征
  • 3篇急性冠脉
  • 3篇冠脉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有机磷
  • 2篇有机磷农药
  • 2篇有机磷农药中...
  • 2篇症状
  • 2篇中毒患者
  • 2篇农药中毒
  • 2篇脑脊液
  • 2篇精神症
  • 2篇精神症状
  • 2篇急性冠脉事件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急性有机磷

机构

  • 1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2篇袁娜
  • 6篇袁海军
  • 6篇詹向阳
  • 3篇袁梅
  • 3篇曾高峰
  • 3篇王彪
  • 1篇汪德秀
  • 1篇凌成亮
  • 1篇孙翔
  • 1篇张永虎
  • 1篇曾良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评价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传统班47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改班46人采用案例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的方式评估两班教学效果。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情况、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更有优势,并不增加学生负担;教改班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结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急诊思维,提高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
袁海军袁梅王彪袁娜詹向阳
关键词:急诊医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血凝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观察其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50例湖南籍汉族人UAP患者和146例健康对照中的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OX-1501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和P=0.109),含有突变基因的(GC+CC)基因型与野生型GG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1,P=0.131);LOX-1IVS4-73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和P=0.559),含有突变基因的(CT+TT)基因型与野生型C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0.886,P=0.692)。结论:湖南汉族人群中LOX-1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UAP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袁海军曾高峰袁娜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n=26)、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6)、稳定型心绞痛组(n=14)和对照组(n=14)。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随访并观察各组30天、90天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结果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降低(P(0.01)。具有高水平血清胎盘生长因子的患者在随访30天及90天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具有高水平白细胞介素10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0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可能是早期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力指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0两者之间的平衡,可能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
袁娜曾高峰李振龙孙翔
关键词:内科学胎盘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野黄芩素通过PI3K/Nrf2/HO-1途径减轻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野黄芩素(SC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表达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机制。方法大鼠静脉内注射LPS(30 mg/kg)以诱导ALI。1h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SCT(0.1,0.5和1.0 mmol/kg)静脉注射。获肺组织标本,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比色法检测HO-1酶活性;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情况。提取组织总蛋白和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酸化以及Nrf2核转位情况,同时观察SCT处理前后对大鼠血浆中TNF-α,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 LPS注射后肺组织中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而SCT处理后能进一步上调HO-1表达水平,并能增强其酶活性。同时,SCT也可促进PI3K磷酸化,并能诱导转录因子Nrf2核转位。此外,0.5和1.0 mmol/kg的SCT能减少大鼠血浆中TNF-α和IL-6含量,并能进一步增加IL-10水平。HO-1抑制剂Sn PP处理后可消除SCT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论 SCT可能通过激活PI3K/Nrf2诱导HO-1表达来减轻LPS所致炎症反应。
王彪袁娜张永虎曾良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血红素氧合酶1
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急危重症患者,按抢救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呼吸阶梯性疗法),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呼吸支持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复苏体位、开放气道、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呼吸机吸氧等呼吸支持方式中以呼吸机吸氧、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为主。观察组采用复苏体位人数、呼吸复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气管切开人数、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呼吸阶梯性疗法,抢救效果良好,提高呼吸复苏率,缩短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值得推广。
王彪袁海军詹向阳袁娜
关键词:急危重症
伴精神症状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探讨伴有精神症状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脑脊液(CSF)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伴有精神症状的AOPP住院患者10例,同时选取周围神经炎(PN)患者16例作为PN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CSF标本中5-HT的含量,比较其在两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中毒患者CSF中5-HT水平与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相关性。结果 AOPP组CSF中5-HT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5);AOPP患者CSF中5-HT水平与其全血胆碱酯酶的活力呈正相关(r=0.639,P<0.05)。结论 AOPP患者精神异常可能与其中枢神经5-HT能系统下调有密切相关。
袁海军袁梅詹向阳袁娜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精神症状脑脊液5-羟色胺
伴精神症状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脑脊液多巴胺水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伴有精神症状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脑脊液(CSF)中多巴胺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伴有精神症状的AOPP住院患者10例,同时选取周围神经病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腰穿留取CSF,采用ELISA法检测各CSF标本中DA的含量,比较DA在两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中毒患者CSF中DA水平与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相关性。结果:AOPP患者CSF中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OPP患者CSF中DA水平与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呈负相关(r=-0.649,P<0.05)。结论:AOPP精神异常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DA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袁海军詹向阳袁娜袁梅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精神症状脑脊液多巴胺
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急性冠脉事件的相关性
目的:不稳定冠脉斑块破裂和继发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对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袁娜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血栓形成
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急性冠脉事件的相关性
目的:不稳定冠脉斑块破裂和继发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对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袁娜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高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
文献传递
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各25例。常规组20万U/次乌司他丁静脉推注,2次/d;大剂量组每次100万U静脉推注,1次/h,5次/d,共500万U,次日开始进行常规治疗,20万U/次,2次/d。观察两组治疗5 d后APACHEⅡ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及血乳酸(Lac)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1 h、4 h、12 h、1 d及3 d的尿量、心率(HR)、收缩压(SP)变化;记录患者休克恢复时间、病情稳定所需时间及住ICU天数等。结果:(1)治疗5 d后,大剂量组APACHEⅡ评分、ALT、AST、Lac各指标值均低于常规组。(2)大剂量组用药后1 h、4 h、12 h、1 d、3 d的尿量检测值均高于常规组;大剂量组用药后1 h、4 h、12 h、1 d、3 d的HR检测值均低于常规组;大剂量组用药后1 h、4 h、12 h、1 d、3 d的SP检测值均低于常规组。(3)大剂量组休克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住ICU天数明显少于常规组。(4)病死率:常规组死亡17例,病死率68.0%;大剂量组死亡9例,病死率36.0%。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可缩短休克恢复时间及病情稳定所需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控制,改善预后。
凌成亮詹向阳袁娜
关键词:休克脓毒性乌司他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