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荣薏

作品数:13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十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人工林
  • 3篇秃杉
  • 3篇尾巨桉
  • 3篇巨桉
  • 3篇厚荚相思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动态特征
  • 2篇营养元素
  • 2篇森林生态
  • 2篇杉木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生产力
  • 2篇生物量
  • 2篇生物生产力
  • 2篇秃杉人工林
  • 2篇尾巨桉人工林
  • 2篇物量
  • 2篇相思人工林
  • 2篇林分

机构

  • 1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11篇荣薏
  • 8篇陈玉萍
  • 8篇何斌
  • 4篇韦中绵
  • 4篇秦武明
  • 3篇罗柳娟
  • 2篇梁机
  • 2篇樊东函
  • 1篇黄寿先
  • 1篇李春
  • 1篇刁海林
  • 1篇招礼军
  • 1篇赵绍文
  • 1篇邓荣艳
  • 1篇周传明
  • 1篇黄承标
  • 1篇易月梅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第二届中国林...

年份

  • 1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2代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的动态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11年生和14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325.18、343.55和482.6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8.31%、89.15%和85.64%,灌草层分别占10.90%、2.77%和5.28%,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分别占10.79%、12.13%和9.08%;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其次是K和P,Mg最小;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8年生和11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14年生以干材、树根和树皮为主;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31.83、27.84和29.52 kg/(hm2.a),林木中同一组分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K或Ca>P>Mg,3个林分年龄杉木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的营养元素总量分别为7.12、5.56和5.45 kg,其中对N或Ca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K和P,Mg最小.因此,在杉木林的经营管理中,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将有利于维持林地持久生产力.
陈玉萍何斌蒙跃环曹明韦家国荣薏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营养元素
厚荚相思种子性状及苗期性状变异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为探索厚荚相思不同家系间种子性状的变异规律及与其子代苗期生长性状的关系,对厚荚相思种子园中不同家系种子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及育苗试验,结果表明:21个不同家系间种子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发芽率>种脐长>千粒重>种形系数>种子长>种子宽。家系间的苗高与地径生长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14和0.844,这些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种子各性状与苗木生长的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而种子各性状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厚荚相思苗木早期生长与种子大小和重量关系不大。
梁机樊东函李春廖才生廖克波荣薏
关键词:厚荚相思性状
厚荚相思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被引量:5
2009年
对广西高峰林场1.5~4.5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5种微量元素(Fe、Mn、Cu、Zn和B)的质量分数、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不同器官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差异较大,以树叶所含有的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以Mn和Fe最高,Cu最低。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分微量元素积累量为3.749~14.961kg.hm-2,随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积累量占34.20%~41.22%,林下植被层和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微量元素积累量分别占25.31%~44.89%和16.78%~33.47%。4个林龄林木各组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0.959、1.070、1.031和1.357kg.hm-2.a-1,年吸收量分别为1.422、3.778、4.506和4.792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0.463、2.709、3.474和3.435kg.hm-2.a-1,利用系数分别为0.989、1.413、1.248和0.777,循环系数分别为0.326、0.717、0.771和0.717,周转期分别为3.107、0.987、1.039和1.796a。因此,厚荚相思人工林微量元素利用率较低,归还速率较快,周转期较短,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维持和提高。
荣薏何斌秦武明赵绍文罗柳娟陈玉萍覃世赢
关键词:厚荚相思人工林微量元素生物循环
速生阶段秃杉与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17
2010年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相似立地条件下速生阶段(11年生)的秃杉与杉木(第2代)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均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和K,Mg和P最低。秃杉人工林分营养元素贮存量为573.40kg.hm-2,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330.33kg.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分别为517.97、11.05和47.05kg.hm-2,分别占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89.91%、1.92%和8.17%。5种营养元素贮存量在秃杉与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分配均为树叶>树枝>干材>干皮或树根。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平均年净积累量为47.09kg.hm-.2a-1,是杉木人工林(26.55kg.hm-.2a-1)的1.77倍。秃杉的营养元素利用效率低于杉木,但明显高于马尾松、刺槐和马占相思。
何斌罗柳娟梁机邓荣艳刁海林陈玉萍荣薏
关键词:秃杉杉木人工林速生阶段营养元素
桂西北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被引量:8
2008年
对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山口林场3个不同林龄(8、11、14年生)的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35.75、55.12和75.77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16.28、26.64和36.35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45.5%以上;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4.47、5.01和5.41 t/(hm2.a);从8年生到11年生,树叶、树枝的组成比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到14年生时呈增长趋势;而干材、干皮、根系却呈现相反的趋势。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较少,其大小排列次序为14年生>8年生>11年生。
荣薏何斌黄恒川黄海仲樊东函陈玉萍韦中绵
关键词:林分年龄生物量生产力
不同林龄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被引量:24
2009年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不同林龄(8、14和28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凋落物的储量及其最大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水分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储量为1.31~7.39t.hm-2,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各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大小依次为28年生(22.35t.hm-2)>14年生(11.83t.hm-2)>8年生(3.54t.hm-2)。8、14和28年生秃杉人工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70.2%、292.8%和302.4%。3个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方程W=a+b.t-1下降。
何斌黄承标韦家国莫限农韦明宝荣薏陈玉萍
关键词:秃杉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
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及造林效益评价被引量:16
2009年
为寻求大径级桉树用材的培育技术和方法,对3个8年生桉树无性系(尾巨桉30-1、尾巨桉3229、尾叶桉U6)进行生长对比和造林效益评价。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在前3年处于高生长期,第2年后树高、胸径、蓄积生长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均与林龄呈正相关,以3229生长最好,30-1次之,U6生长最差;采用3个无性系造林均可实现赢利,但3229的造林优势较30-1、U6明显;3个无性系的最佳经济轮伐期均在第7年,以3229效益最佳。
韦中绵万文生易月梅秦武明周传明荣薏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年的定位观测材料,对1.5~4.5年生的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尾巨桉人工林的平均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其中干材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
陈玉萍何斌秦武明荣薏韦中绵
关键词:尾巨桉生物量生产力
文献传递
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的动态特征被引量:56
2009年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nkou Forestry Station of Guangxi,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flousiana ranged form 418.4 g·kg-1 to 516.4 g·kg-1,which was in order as follows:bark>branch>stem>root>lea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content within the stand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tree layer>shrub layer>herb layer.Carbon content in the soil obviously declined with increased soil depth from 0 to 80 cm. Total carbon storage in the ecosystems was 159.37,194.21 and 278.22 t·hm-2,respectively for 8-year-old,14-yea-old and 28-yea-old stands. The tree layer in the three-age stand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8.30%、28.37% and 43.59%;the shrub and herb layers for 0.14%、1.17% and 1.44%;the litter layer for 0.33%、0.89% and 1.11%;the soil for 81.23%、69.58% and 54.78% of the total storage of carbon. Carbon storage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roughly in proportion to the biomass of corresponding organ. For example,stem occupied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carbon storage in the trees,up to 46.37%,and increased with the stand age while branches,leaves,bark and roots occupied more than 37.32%. The annual net productivity of the 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T.flousiana plantation was respectively 8.93,10.82 and 12.53 t·hm-2a-1,and annual net carbon storage was respectively 4.19,5.07 and 5.93 t·hm-2a-1.
何斌黄寿先招礼军陈玉萍荣薏罗柳娟
关键词:秃杉人工林林分年龄碳素含量碳贮量碳分配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产量、性质及其分解动态的研究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尾巨桉和厚荚相思是广西短轮伐期人工林的主要树种,为了进一步揭示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和相思树固氮改土作用的实质...
荣薏
关键词:尾巨桉厚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森林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