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建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6篇疗效
  • 6篇内固定
  • 5篇关节
  • 4篇股骨
  • 4篇固定术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髓内钉治疗
  • 3篇切开
  • 3篇切开复位
  • 3篇内固定术
  • 3篇骨关节
  • 3篇复位
  • 3篇钢板
  • 2篇置换术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盆骨
  • 2篇切开复位内固...

机构

  • 17篇成都医学院第...

作者

  • 17篇肖建平
  • 16篇林炎水
  • 16篇向登
  • 14篇贺军
  • 13篇林杨景
  • 13篇范剑波
  • 7篇赵文
  • 3篇蒋安科
  • 2篇李洪彬
  • 2篇严小虎
  • 2篇刘金望
  • 1篇汪力
  • 1篇范建波

传媒

  • 3篇西部医学
  • 3篇第八届全国创...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四川省医学会...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四川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期间骨盆骨折术后阴沟肠杆菌1例
2009年
李洪彬向登肖建平林炎水
关键词:骨折术后阴沟肠杆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耻骨联合分离地震骶髂关节脱位
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合非骨膜剥离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2例胫骨远端骨折的闭合及开放性骨折病人,在软组织条件允许下采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应用非骨膜剥离技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57例随访病人均在术后12个月内实现骨折愈合,较传统骨膜剥离技术提前6个月以上,功能恢复优良率100%。结论: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应用非骨膜剥离技术进行手术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更好恢复患肢功能。
李洪彬范建波向登肖建平林炎水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解剖型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应用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骨折类型按经典的Evans-Jensen分型结果为:Ⅰ型12例,Ⅱ型19例,Ⅲ型10例;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观察相关手术以及恢复指标。结果手术时间43~129分钟,平均手术时间(78.85±26.69)分钟。手术出血量100~350ml,平均(173.5±78.75)ml。术后首次下地时间3~20天,平均(10.15±5.19)天。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观察组中PFNA髋关节功能优秀26例,良好11例,差4例,总优良率90.24%。结论 PFNA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早期下地早,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特别对于不稳定型复杂骨折,本院认为PFNA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林炎水林杨景贺军向登肖建平范剑波蒋安科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疗效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骨关节疾病治疗疗效。[方法]从2006年6月~2010年1月,对某院骨科纳入的50例病例,包括32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并对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采用KSS评分评价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置换后与置换前比较总评分,以及KSS评分均优于置换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反应只有1例发生,发病率为2%。[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骨关节病疗效显著,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效果显著。
林炎水贺军范剑波向登肖建平林杨景赵文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骨关节疾病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区域监督模式对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及服务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区域监督模式对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的120例志愿者,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中心护理管理服务,研究组接受健康管理中心区域监督模式服务管理,并对2组志愿者管理干预后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志愿者的体检服务质量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志愿者的管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服务不良事件、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志愿者的基础健康知识考核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健康管理中心采取区域监督模式,可以提升中心体检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加强中心体检人员对基础健康知识的掌握,并降低中心出现的不良事件、或是纠纷事件的可能性,具有极高的健康管理价值。
江腊梅汪力周芨范颖唐雪莲肖建平胥春梅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质量服务质量
骨盆支架外固定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目的:探讨骨盆外支架外固定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取Pfannenstiel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开放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透视下闭合复位骨盆外支架外固定治疗11例耻骨联合分...
贺军林炎水蒋安科向登范剑波肖建平
关键词:耻骨联合分离重建钢板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林炎水贺军向登范剑波肖建平林杨景赵文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折合并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骨折合并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30例,根据其受伤情况分为3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及单纯脑外伤组,每组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为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每例于伤后6h内(超过6h者于入院时)、24、72、168 h,正常对照组于体检时、体检后24、72、168 h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抗体芯片技术测定IGF-1的浓度.结果 伤后6、24、72、168 h,单纯脑外伤组IGF-1含量分别为(2.13 ±0.21)、(2.22±0.19)、(2.94 ±0.22)、(5.31±0.22) μg/L;单纯骨折组分别为(2.08±0.18)、(2.30±0.21)、(3.02 ±0.27)、(5.24±0.30) μg/L;脑损伤合并骨折组含量分别为(3.91±0.23)、(5.42±0.21)、(8.54±0.23)、(13.11±0.28) μg/L;正常对照组体检时、体检后24、72、168 h IGF-1含量分别为(2.11±0.19)、(2.05 ±0.17)、(2.10±0.20)、(2.08±0.17) μg/L.单纯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伤后72 h血清IGF-1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4、1.4倍,168 h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2.5、2.5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6h血清IGF-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即明显升高(P<0.05),为正常对照组的1.9倍,24 h为正常对照组的2.6倍,72 h可达正常对照组的4.1倍,168 h可达正常对照组的6.3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与单纯骨折组或单纯脑外伤组IGF-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IGF-1含量早期即明显升高,提示IGF-1在早期即加速骨折愈合.
贺军林杨景向登范剑波肖建平严小虎林炎水
关键词:脑外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折愈合
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贺军林炎水向登范剑波林杨景肖建平赵文
打压植骨联合骨小梁金属髋臼杯在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小梁金属髋臼杯在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5月,我院42例骨质疏松性患者应用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小梁金属髋臼杯进行了THA。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Conn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骨长人情况,Delee-Charnley三区法测量臼杯与移植骨间的界面宽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4±12.7)分,到随访结束时提高到平均(78.6±6.9)分;所有患者影像学x线表现稳定,植入骨生长良好,假体位置良好,髋臼假体周围未见透亮影;2例患者术后大腿远端有轻度疼痛,无翻修手术病例。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行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骨小梁金属髋臼杯的THA疗效令人满意。
林炎水林杨景肖建平刘金望贺军向登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打压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