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小岩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泡桐
  • 3篇类菌原体
  • 3篇丛枝病
  • 2篇血清型
  • 2篇泡桐丛枝病
  • 2篇快生型
  • 2篇快生型大豆根...
  • 2篇根瘤
  • 2篇根瘤菌
  • 2篇干扰素
  • 2篇干扰素Α
  • 2篇大豆
  • 2篇大豆根瘤
  • 2篇大豆根瘤菌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药物疗法
  • 1篇原体
  • 1篇杂交
  • 1篇植物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上海新生源医...

作者

  • 8篇石小岩
  • 3篇张春立
  • 3篇林木兰
  • 2篇杨继红
  • 1篇梁世平
  • 1篇沈辉
  • 1篇陈维伦
  • 1篇王莉

传媒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cta B...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湖北省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血清型
1989年
根据交叉凝集试验结果将从湖北钟样、广济、监利、潜江等地分离的37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分成5个血清型,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查这5个血清型之间的交叉现象结果表明它们是相互独立的。其中ZA血清型与USDA205有相同的抗原成分。所有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之间无相同的抗原成分。
石小岩沈辉曹燕玢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快生型血清型
植物类菌原体病害的防治被引量:1
1992年
自1967年Dof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马铃薯丛枝病、翠菊黄化病等是由植物类菌原体(Plant Mycoplasma以下简称MLO)引起的以来,已发现100多种植物MLO病害。关于植物MLO的防治已有很多研究,虽然还没有找到完全治愈这类病害的方法,但是采用适当的防治技术是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的。
石小岩
关键词:植物类菌原体病害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2
1993年
以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原类菌原体为抗原,免疫6周龄BALB/C雌鼠,取其脾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SP2/O融合。从4次融合产生的459个杂交瘤细胞克隆中,用部分纯化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和同样方法制备的健康泡桐抽提物分别为检测抗原,以间接ELISA法双重筛选,获得稳定分泌抗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杂交瘤细胞2株。用奥氏琼脂双扩散法检测该2个抗体分属Ig G2a和Ig G3两亚类。该二杂交瘤细胞腹水抗体效价以间接ELISA法测定均超过1.6×10~4。用斑点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原时,最小检出量为10 ng。初步应用于几种类型样品的检测,结果所有的有病症植株全部阳性,并检出隐性带毒植株,进一步证实该2单克隆抗体确系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单抗。
林木兰杨继红陈捷石小岩张春立陈维伦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单克隆抗体
重组干扰素α 2a栓治疗女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1999年
女性生殖器疱疹(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95%由HSV2所致,常发生在女性外阴,阴蒂,阴唇,肛门周围,阴道及宫颈部,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GH治疗主要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ACV)进行长疗程预防性治疗[1]和用抗病毒生...
王莉石小岩
关键词:女性生殖器疱疹药物疗法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血清型、共生性及竞争性
石小岩
关键词: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血清型共生性
激动素对感染泡桐从枝病类菌原体的长春花的影响
1992年
以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为媒介,将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 broom)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MLO)接种至长春花上(Vinca rosea),对感病长春花施用激动素(Kinetin)后,结果表明,叶片韧皮部MLO显著减少,叶绿体形态结构正常,没有出现病株所出现的空腔;叶绿素和类葫罗卜素合成量是未施激动素病株的6.8倍和7.3倍;核酸合成量也显著增多。
林木兰石小岩梁世平张春立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体激动素
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被引量:24
1994年
泡桐是我国黄淮海地区主要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PWB)已成为泡桐生产中的严重障碍,预北农桐间作林重病区发病率可高达94.4%.据1989年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302.15万元.这一病害的病原已经证明为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由于其结构特殊性和难以进行体外培养,以前对PWB-MLO多采用电镜观察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的间接检测法.这几种方法在实际诊断和病原特性的研究上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直缺少快速、灵敏。
林木兰张春立杨继红石小岩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核酸杂交
重组人干扰素α经鼻腔给药用于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前景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鼻腔给药防治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应用前景。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归纳和总结重组人干扰素α防治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结果。结果 :重组人干扰素α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多种病毒引起的感染 ,为临床提供新的用药途径和治疗手段。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将在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防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陈琦石小岩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鼻腔给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