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浩 作品数:22 被引量:453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70 2011年 由于在认清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城市影响范围成为目前中国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影响力指数及区域可达性两方面对传统的场模型进行改进,更为合理地界定出城市影响范围。以中国中部地区1990、2000、2007年3个年份的研究为例,研究城市影响范围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空间形态演变方面提炼出城市影响范围演变的3大阶段及其对应的5种类型,并对各阶段城市的较快发展提出建议。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城市影响范围的研究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城市影响范围甚至区域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王丽 邓羽 刘盛和 王江浩多源人口空间化数据集精度评析与融合——以陕西省为例 2024年 以陕西省全域为研究区,以乡镇为单元评析了上述4种不同来源的人口空间化数据集在精度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基于方差加权模型的分区融合方式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模型的整体融合方式构建两种模型,以实现源数据集的信息融合和精度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人口空间化数据集中,WorldPop整体精度最高,GPWv4与WorldPop精度接近,而由于原始输入数据尺度较大,LandScan与CnPop在乡镇尺度的人口数量估值精度偏低;两种融合模型在提升人口数据精度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适用性较好,且相对而言MLR模型的提升效果更好。 李紫涵 吴田军 王洁 葛咏 高鹏 王江浩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的GCP残差模拟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多源遥感数据分析应用前需要评价影像几何校正或配准的质量以确保满足应用的需求。传统的均方根误差(RMSE)位置精度评价方法固然简单,然而无法描述校正后控制点(GCP)残差的分布特性,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采用交叉验证法并从GCP残差角度出发,分别引入了Moran’sI空间自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椭圆用于评价GCP残差的随机性和方向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Mo-ran’sI和标准偏差椭圆可用于定量衡量GCP残差的空间随机性和分布方向性,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几何校正的效果,指导选择恰当的校正模型,提高影像校正的精度。 王江浩 葛咏关键词:I 几何校正 典型区“美丽中国”全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被引量:5 2020年 中国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艰巨的挑战。科学系统评价我国典型区域"美丽中国"建设,识别"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当前"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方向。以典型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面向联合国SDGs及"美丽中国"建设背景,选取东北重点生态功能区(松花江流域)、西北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京津冀都市圈、东部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区域的典型特点,并分析如何构建典型区"美丽中国"全景评价指标体系。从"天蓝"、"地绿"、"水清"及"人和"四方面构建典型区"美丽中国"全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合遥感对地观测数据以及相关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数据,开展典型区域"美丽中国"全景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重点区域"美丽中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及决策支持。 马延吉 王宗明 王江浩 左小安 段洪涛 段洪涛 任嘉敏关键词:指标体系 一种基于分层块克里格模型的流动人口监测网布局优化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分层块克里格模型的流动人口监测网布局优化方法,包括流动人口区域特征类型的划分,基于不同区域类型、样本代表性和特征性流动人口抽样的设计,流动人口监测网络优化布局方案的最终形成。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广、计算速度快... 葛咏 刘梦晓 王江浩文献传递 轨道交通站域的城市空间演替轨迹与更新模式判定——多例比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启示 被引量:6 2020年 轨道交通布局是优化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推动力,也将加速城市空间更新。研究采用多源数据信息的内业解译与外业调研相结合的空间判定方案,基于城市空间的规模特征、职能属性、集聚模式等"三位一体"综合视阈下精细刻画轨道交通站域的城市空间演替轨迹与更新模式,研究发现:①城市中心区域型、高密度居住型、商服型站点的城市功能规模呈显著的缩减特征;②随着城市空间演替其职能属性主导化趋势显著,尤以高效益的餐饮娱乐、商务服务业态为主要功能构成;③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城市功能呈集聚分布模式。鉴于此,面向SDG11的现实发展要求,提出我国轨道交通站域的城市空间更新应立足于回应可持续发展时代要求,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站域空间规划;对标站域环境,构建"主导功能+混合用途"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精细考量功能集聚特征,激发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持续发展活力等更新策略,以期为我国相继进入不同轨道交通发展阶段的站域空间更新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启示和政策建议。 隋洪鑫 王江浩 刘银喜 邓羽全息地图建模与多重表达 被引量:10 2018年 针对全息地图是全息技术应用于地图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概念、模型和产品,目前全息地图在概念、表现形式、产品模式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一致认可的结论和体系,其解决方案尚有待研究的状况,该文提出了全息地图及其多重表达的方法和模式。首先建立全息地图三维嵌套(即1个大三维嵌套3个小三维)语义模型,进而研究在数学模型和自适应机制驱动下的LOD对比和对象滑动/切换等系列化展示的全息地图多重表达方法,以及自然语言、图形、图像与场景相结合的全息地图多重表达技术手段,实现先分解和降维、后聚合和升维的全息地图多重表达实现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盼广泛开展全息地图方向的合作研究。 齐清文 齐清文 张岸 姜莉莉 王江浩关键词:全息地图 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 被引量:209 2015年 收缩城市的研究已经在西方国家开展多年,发生收缩的背景和原因也各有差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部分城市也发生了人口收缩。本文利用2000和2010年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数据,对中国收缩城市进行了识别、分类和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中国收缩城市自身的特点,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和规划设计应对。最后从中国收缩城市的深度探测、典型收缩城市研究、规划应对手段以及研究网络的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的研究框架。 龙瀛 吴康 王江浩广义多维云模型及在空间聚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09年 传统的空间聚类方法难于脱离"硬划分"的束缚,且不能有效描述空间对象的复杂特征。一维云模型无法准确反映现实世界的多属性特征,简单的数据融合丢失了空间对象的必要信息。标准二维云模型克服了一维云的不足,但是在模拟复杂地理现象的非齐性和非对称性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基于以上考虑,提出了广义多维云模型,以分段特性来体现空间对象的综合特征,并推导出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聚类的隶属程度空间分布特征、与模糊C均值的对比研究及与住宅地价的耦合分析三个视角,详实解读了聚类结果。分析发现,广义多维云模型更能体现空间对象的综合特征,空间聚类结果能够反映出空间分布的潜在信息,更为准确的实现了复杂情况下的空间划分。该模型在刻画地理现象中更为合理,但由于地理实体的空间作用极其复杂,建立模型是一项既具体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邓羽 刘盛和 张文婷 王丽 王江浩关键词:空间聚类 数据挖掘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社会-生态景观精细分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社会‑生态景观精细分类方法,属于城市景观斑块功能分类领域。方法包括:对目标城市的遥感影像数据、手机位置数据和兴趣区域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手机位置数据和兴趣区... 王江浩 陈煜 祝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