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宏 作品数:32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清胰汤与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5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 清胰汤和生长抑素治疗。结果:使用清胰汤组与生长抑素组疗效相近。结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可使用个体化的以清胰 汤为主的治疗。 王家宏 刘锦春 贾晓菲关键词:生长抑素 清胰汤 急性胰腺炎 蒙、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VEGF与MVD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蒙古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VEGF和MVD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汉族乳腺癌间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2例蒙古族和52例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根治标本,并以22例蒙古族女性和20例汉族女性乳腺良性肿瘤及癌旁组织... 李小刚 王家宏Survivin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1年 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基因改变的过程,不仅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还与细胞凋亡过程有关,研究细胞凋亡机制对于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及提供新的肿瘤诊断、预后标志、基因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Survivin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IAP)家族成员之一,是迄今发现分子量最小的IAP,因其对凋亡的抑制作用强,在肿瘤基因诊断治疗方面有较大价值。本文就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研究综述如下。 赵国徽 王家宏 贾志勇 赵艳飞关键词:SURVIVIN 结直肠癌 细胞凋亡机制 基因靶向治疗 凋亡抑制因子 肿瘤诊断 乳腺癌P53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和核蛋白抗原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2年3月—2015年8月期间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结果 100例乳腺癌肿块其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41.0%。P53和Ki-67间有一定的关联性,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多项指标联合检测,会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同时可以为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贾志勇 王家宏 闫斌 王莹关键词:乳腺癌 突变型P53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4年 结肠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逐年增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有关因子在结肠癌侵润及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对提高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调节细胞缺氧反应、维持肿瘤细胞存活、新生血管形成、侵袭及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对HIF-1α过表达的研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于雷 王家宏 杨波关键词:HIF-1Α 结肠癌 中央型原发性肝癌行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疗效 2015年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中央型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按照术式分为观察组(50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和对照组(50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转移率更低(P〈0.05)。结论中央型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应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赵艳飞 王家宏 贾志勇 闫斌 李小刚Castleman病2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2008年 目的:加强对Castleman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近半年来收治的2例Castleman病患者诊治方面的信息和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均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在临床分类上均属于局限型。结论: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术前CT检查对诊断本病有一定帮助,组织病理学检查或淋巴结活检有益于早期诊断,最佳的治疗效果基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临床分类。 耿凤勇 王家宏 邢宝才 宋军民 金克敏 李春颖关键词:CT 组织病理学检查 BRCA1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中,它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首位死因。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是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Miki等[1]在1994年首次成功地将其定位和分离。经过国内外学者大量的研究发现,BRCAI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而发挥作用,是目前发现的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关键的抑癌基因。 李小刚 王家宏关键词:遗传性乳腺癌 BRCA1 肿瘤抑制因子 女性健康 首位死因 GENE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上皮剪接调节蛋白与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表达的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上皮剪接调节蛋白(ESRP1)与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包头市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组织标本(n=162)及癌旁组织标本(n=3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ESRP1与KDM5A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ESRP1与KDM5A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ESRP1、KDM5AmRNA相对表达量及ESRP1、KDM5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ESRP1与KDM5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ESRP1、KDM5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SRP1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KDM5A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SRP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KDM5A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SRP1蛋白表达与KDM5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4,P<0.05)。ESRP1、KDM5A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亚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无关。结论ESRP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呈高表达,KDM5A呈低表达,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密切,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利于及早诊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有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任伊阳 周远 李小刚 王家宏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胰腺损伤误诊2例 2000年 王家宏 史慧英关键词:胰腺损伤 误诊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