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例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失败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失败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410例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失败病例,从最初治疗机构、失败原因、再次就诊主诉、再次就诊时间、再次就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小型私人治疗单位的患者充填后失败率远大于就诊于大型专业机构的患者;继发龋和咀嚼外力是最常见的失败原因,Ⅴ类洞患者更容易在充填后短时间内失败,Ⅳ类洞患者更容易因咀嚼力影响而失败;患者再次就诊多以牙痛、咀嚼硬物后疼痛或充填物脱落为主诉;树脂充填失败后可导致冠折、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严重后果。结论应选择大型专业机构进行初次树脂充填治疗,针对不同的窝洞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治疗后应向患者宣教如何保护充填物,定期复诊观察以便及时进行再治疗。
- 卜冬平汪崇马国武
- 关键词:树脂充填
-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5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56例髁状突骨折病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髁状突摘除、关节成形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47例,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但部分病例出现面神经损伤(5例)、张口受限(3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髁状突吸收(2例)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及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保留翼外肌附着。经颌后区入路可明显降低面神经损伤的几率。囊内粉碎性骨折和髁状突骨折伴关节盘明显移位如处理不当易发生颞下颌关节强直。
- 曲昌锋郭哲陆平周晓南汪崇
-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颞下颌关节强直
- 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402颗患牙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205颗患牙)和对照组53例(197颗患牙),分别以Luxa Flow流动树脂与3M P6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结束后1年回访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4.59%和84.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复合树脂相比,流动树脂是更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 汪崇卜冬平
- 关键词:流动复合树脂楔形缺损复合树脂
- 双叶皮瓣在鼻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评价双叶皮瓣在鼻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15例鼻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双叶皮瓣进行修复,随访6个月,并进行疗效评定,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无感染坏死,创口一期愈合。患者鼻部及面部外形满意,无组织器官牵拉变形,皮瓣色泽和质地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无明显瘢痕。术后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14/15。结论双叶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皮瓣的质地、颜色与鼻部相似,局部组织不变形,瘢痕隐蔽,是修复鼻部中小面积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曲昌锋汪崇杨建李德新王有为
- 关键词:皮瓣双叶鼻部软组织缺损
- 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角和髁状突骨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以往研究证明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增加了下颌角骨折的风险同时降低了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证明这种关系并从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等角度进一步阐述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角和髁状突骨折的关系。方法本组5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从致伤原因、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和骨折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组下颌角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组;而非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组髁状突骨折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组。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属于Ⅱ类和B类时下颌角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而髁状突骨折发生率最低。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是影响下颌角和髁状突骨折的重要因素,而且取决于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是下颌角骨折的危险因素,同时也降低了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率。
- 曲昌锋郭哲陆平周晓南汪崇
- 关键词:下颌第三磨牙下颌角骨折髁状突骨折
- 两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效果对比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比两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2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n=46),对照组采用两次根管治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率(8.7%)低于对照组(26.1%);观察组根管填充良好率(95.7%)高于对照组(82.6%);观察组治疗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87%),组间差异对比,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牙髓炎患者中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率,根管填充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可靠。
- 卜冬平汪崇
-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慢性牙髓炎根管填充
- 锥形束CT用于颌下腺涎石病诊断价值研究
- 2015年
-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用于诊断颌下腺涎石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颌下腺涎石病患者26例,进行下颌横断片、颌下腺侧位片和CBCT检查并定位涎石位置,行颌下腺导管切开取石术或颌下腺切除术。结果 4例为多发涎石,22例为单发涎石。8例涎石位于导管口,6例位于前磨牙区,5例位于磨牙区,3例位于腺门部,4例位于颌下腺内。涎石最大直径12 mm,最小直径5 mm,平均8.4 mm。距下颌骨内侧缘的平均距离为(8.5±2.7)mm。有3例在下颌横断片和颌下腺侧位片中未显影而在CBCT中显影。19例行颌下腺导管切开取石术,7例行颌下腺切除术。结论 CBCT可作为诊断颌下腺涎石病的常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一些涎石较小、钙化不全病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曲昌锋杨建汪崇
- 关键词:涎石病
- 纳米树脂修复前牙切角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 2015年
- 目的评价纳米树脂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9例患者共105颗前牙切角缺损患牙,应用纳米树脂进行缺损修复,治疗结束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约患者复诊。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成功随访并复诊患者78例,93颗患牙。其中成功修复的患牙87颗,成功率为93.55%。失败的患牙中松动脱落为3颗,修复体边缘变色、着色为3颗,无继发龋患牙。结论纳米树脂是目前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比较理想的材料,值得临床推广。
- 汪崇
- 关键词:纳米树脂前牙切角缺损口腔修复
-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评价新癀片结合甲硝唑、克拉霉素治疗牙周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32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72例)和传统治疗组(60例),中西医治疗组给予新癀片结合克拉霉素缓释片、甲硝唑分散片治疗。传统治疗组给予克拉霉素缓释片联合甲硝唑分散片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7 d。1、3个月后复查,评价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6%,传统治疗组为8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抗生素结合新癀片治疗牙周炎取得了更加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可推广应用。
- 汪崇卜冬平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牙周炎新癀片
- 髁状突骨折56例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3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髁状突骨折患者56例(64侧),根据骨折位置不同分别采用耳屏前入路(19侧)、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23侧)和颌后颌下入路(22侧)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种手术入路治疗髁状突骨折总体临床效果满意,但部分病例合并面神经损伤、张口受限、咬合错乱、髁状突吸收、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髁头骨折可采用耳屏前入路;髁颈部骨折可采用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髁颈下骨折可采用颌后颌下入路。髁头骨折一般采用1—2枚侧向拉力螺钉固定;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可采用1~2枚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但有1枚钛板必须沿张力带放置。
- 曲昌锋郭哲杨建汪崇
-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手术入路坚固内固定拉力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