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楠
- 作品数:60 被引量:29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泛素水解酶USP22在人咽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泛素水解酶USP22在人咽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咽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Western blot及PCR检测USP22蛋白及mRNA水平;培养咽鳞癌细胞系(SAS、CAL-33、FaDu、HSC-4、UTSCC-5和UTSCC-8),WB及PCR检测USP22蛋白及mRNA水平;构建慢病毒小分子干扰USP22载体并筛选稳定细胞株,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及BrdU掺入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B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泛素水解酶USP22在癌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USP22在咽鳞癌细胞系FaDu中表达明显上调;慢病毒载体介导干扰USP22后,FaDu细胞P21及P27表达增加,p-Rb水平下调,FaDu细胞增殖被抑制。结论 USP22在人咽鳞癌中的表达上调,敲除USP22抑制FaDu细胞增殖。
- 窦云凌王凌雁叶方许静红江楠舒海华
- 关键词:增殖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孕晚期抑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孕晚期抑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孕晚期抑郁妇女随机分为高电流组(n=52)、低电流组(n=49)和对照组(n=49)。各组均取内关、神门穴予TEAS治疗6周,高电流组、低电流组、对照组TEAS治疗电流分别为10、5、0mA。治疗过程中监测胎心率和孕妇宫缩、血压、脉搏。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6周的抑郁程度。ELISA法测定治疗前、治疗6周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追踪分娩结局。将治疗前后HAMD变化值分别与TNF-α、IL-1β、IL-6变化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孕妇TEAS治疗前后的血压、脉搏、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电流组治疗后各时点HAMD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同时点低电流组和对照组(P<0.05);低电流组治疗6周后HAMD较治疗前降低(P<0.05),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电流组治疗6周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较低电流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分娩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HAMD变化值与TNF-α、IL-1β、IL-6变化值均不相关(P>0.05)。结论:TEAS可缓解孕晚期抑郁妇女的抑郁程度,降低其血清IL-1β、IL-6浓度,不影响分娩结局,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陈伟业利莉汪慧媛江楠
-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抑郁孕晚期炎性细胞因子
- 血栓弹力图检测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剖宫产手术麻醉前预扩容乳酸林格液和6%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乳酸林格液(LR)组和6%羟乙基淀粉(HAES)组。抽取3mL静脉血测血栓弹性描记图。LR组麻醉前输乳酸林格液1000mL,HAES组麻醉前输6%羟乙基淀粉500mL。用30min输完。输液完成后再次测量TEG。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结果输液体前两组之间血色素、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组和HAES组的TEG基础值相似。预扩容后,HAES组的r时间和k时间延长,与扩容前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然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LR组预扩容后的r时间和k时间与扩容前的数值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HAES 500mL预扩容虽TEG凝血指标有所影响,但凝血功能仍在正常范围内;乳酸林格液1000mL预扩容不影响凝血功能。
- 房洁渝江楠郭隽英黄雄庆蒋小朴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剖宫产羟乙基淀粉凝血功能
- 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尼莫地平治疗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比较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比较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尼莫地平治疗兔蛛网模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的效果。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DCVS组、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尼莫地平组。各组行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DCVS模型后,依次分别静推5%葡萄糖溶液、马来酸桂哌齐特稀释液、尼莫地平稀释液进行治疗。各组分别在造模后3 d、7 d行神经症状评分与脑血管造影,观察神经功能与基底动脉直径变化;并取基底动脉,观察病理变化。结果造模后3 d,DCVS组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尼莫地平组之间神经症状评分、基底动脉直径、管壁平滑肌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症状:掊2=16.726,P<0.05;直径:(492.86±48.58)μm,(551.43±45.55)μm,(568±34.21)μm,F=2.149,P<0.05);厚度:(27.48±3.63)μm,(22.92±3.26)μm,(22.47±8.49)μm,F=17.794,P<0.05)],其中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尼莫地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DCVS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DCVS组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尼莫地平组之间神经症状评分、基底动脉直径、管壁平滑肌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症状:x2=9.906,P<0.05;直径:(577.14±32.00)μm,(630±25.82)μm,(674±45.04)μm,F=10.531,P<0.05);厚度:(30.42±9.24)μm,(24.89±3.48)μm,(22.65±4.56)μm,F=5.864,P<0.05)],其中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尼莫地平组间神经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DCVS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7.5 mg/(kg.d)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治疗DCVS 3 d时解痉效果与0.5 mg/(kg.d)尼莫地平相似,但7d时马来酸桂哌齐特疗效不如尼莫地平。
- 曾琼江楠郭少雷梁丰齐铁伟赵丹丹
- 关键词: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马来酸桂哌齐特尼莫地平
- 联头双胎畸形分离手术的麻醉管理
- 2003年
- 联体双胎畸形出生率是1/50 000~1/200 000.联头双胎畸形更为罕见,其出生率占联体双胎畸形总出生率的2%[1,2].绝大多数联头双胎畸形的手术和麻醉是在没有先例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成功率很低[3].2001年11月3~5日我院连续52 h手术麻醉后,成功分离一例联头婴,现报道如下.
- 黄文起肖亮灿谭洁芳蒋小扑房洁渝冯霞夏杰华江楠
- 关键词:分离手术麻醉疗效观察
-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与Claudin-5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和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TBI模型参照Feeney自由落体致伤法制作,假手术组仅行开颅术不行打击致伤。每组按伤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分为3h、6h、12h、24h、48h、72h6个亚组,每亚组4只。采用干湿重比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blotting检测脑皮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伊文思蓝(EB)法检测脑组织BBB通透性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大鼠创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均增多。组内比较显示二者创伤后3h开始增多,24h达高峰,随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大鼠创伤后6h、12h、24h、48h、72h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降低。组内比较显示其创伤后6h表达降低,24h达最低值,随后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脑Claudin-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和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EB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994,P=-0.000;r=-0.846,P=-0.036)。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863,P=-0.027)。结论TBI后大鼠BBB通透性变化和脑损伤程度具时间依赖性,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与BBB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 许静红齐铁伟郭少雷江楠刘翔陈祯肖亮灿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
- 咪达唑仑通过下调p300抑制人咽鳞癌FaDu细胞增殖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midazolam)抑制人咽鳞癌FaDu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咪达唑仑处理FaDu细胞后,MTT及BrdU掺入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p300 mRNA及蛋白水平;沉默p300后,MTT比色法及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咪达唑仑抑制FaDu细胞增殖;咪达唑仑抑制p300表达;沉默p300后p21及p27表达上调,p-Rb表达下调FaDu细胞增殖被抑制。结论:咪达唑仑通过下调p300抑制人咽鳞癌FaDu细胞增殖。
- 窦云凌陈祯许静红江楠舒海华
- 关键词:咪达唑仑细胞增殖
- 弹性探条引导放置双管喉罩的作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比较了双管喉罩(LMA-ProSealTM,PLMA)的三种插入方法:徒手置入法、工具置入法和弹性探条引导下置入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用徒手法,Ⅱ组用器械法,Ⅲ组用探条法。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PLMA的到位情况。记录拿起喉罩到插管成功到建立气道的时间以及插管次数。记录喉罩上有无染血。术后2h随访,记录咽痛、发声、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徒手法85%,器械法88%,探条法100%。探条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3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徒手法95%,器械法97%,探条法100%;3次的总成功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插管时间探条法的时间较短(P<0.05);3组的染血率和咽痛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喉镜在弹性探条引导下置入双管喉罩(LMA-ProSealTM)的方法比徒手法和器械法更加可靠快捷。
- 房洁渝江楠郭隽英徐康清张涛
- 关键词:喉罩双管喉罩
- 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用于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比较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和混合注射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ASAI~Ⅱ级,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瑞芬太尼Ⅰ组(R^(0.25))和瑞芬太尼Ⅱ组(R^(0.5)),每组50例。利多卡因组患儿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2.5 mg/kg,混合利多卡因浓度为丙泊酚100 mg混合利多卡因10 mg,瑞芬太尼组Ⅰ(R^(0.2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μg/kg,瑞芬太尼组Ⅱ(R^(0.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μg/kg。60 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用Cameron的疼痛评分方法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利多卡因组、瑞芬太尼组Ⅰ、瑞芬太尼组Ⅱ分别有1例(2%)、5例(10%)、2例(4%)患儿重度疼痛。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Ⅰ(R^(0.25))的疼痛程度比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0.5μg/kg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对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较好,两者疗效相当,而预注0.25μg/kg瑞芬太尼的效果较差。
- 房洁渝江楠荣健李偲许淼
- 关键词:丙泊酚注射痛利多卡因瑞芬太尼
- 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再灌注脑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意义
- 2011年
-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后再灌注脑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和再灌注组(R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6周后恢复血流灌注,于再灌注前即刻(R_0)、再灌注1 h(R_1)、24 h(R_2)及72 h(R_3)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PI),检测脑皮层血流灌注量;其后采用qRT-PCR法,检测HIF-1α-mRNA、VEGF-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 h,实验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较对侧下降(73.12±26.75)%,再灌注后24 h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有所恢复,72 h仍未达到基线水平;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的不同时点HIF-1α-mRNA、VEGF-mRNA均表达增高(P<0.05)。结论 HIF-1α、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再灌注后表达上调,参与大鼠脑血管增殖及活性增强的病理过程,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 江楠肖亮灿荣健
- 关键词:再灌注缺氧诱导因子-1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