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立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黄疸
  • 3篇梗阻
  • 3篇梗阻性
  • 3篇梗阻性黄疸
  • 2篇胆道
  • 2篇蛋白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
  • 2篇术前
  • 2篇胃癌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肠癌
  • 1篇胆道损伤
  • 1篇胆道外引流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机构

  • 9篇青海大学

作者

  • 9篇杨立平
  • 8篇韩云
  • 8篇杨生虎
  • 6篇秦伟
  • 5篇李晓峰
  • 5篇董晋
  • 4篇李晓峰
  • 4篇戴勇
  • 3篇耿兴隆
  • 3篇党宝宝
  • 1篇张杰
  • 1篇韩莉
  • 1篇郭俊武
  • 1篇马生青
  • 1篇于昆
  • 1篇岳丽娟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nm23-H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150例,另选择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77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阳性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组织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的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MMP-2、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而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 Survivin、MMP-2、nm23-H1及VEGF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及进展过程,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浸润情况,辨别肿瘤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
杨立平李晓峰秦伟戴勇党宝宝杨生虎韩云耿兴隆董晋
关键词:结直肠癌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NM23-H1
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胆红素主要因子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50只清洁级SD大鼠,其中10只作为假手术(SHAM)组,40只为OJ组。采用肝外胆管结扎法建立大鼠OJ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平均分为OJ对照组和OJ实验组,OJ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OJ实验组给予陈蒿汤灌胃。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水平;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MRP2转运蛋白表达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OJ组大鼠肝血管充血,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出现点状坏死,肝内胆管扩张,小叶周边可见新生小胆管样上皮细胞,以汇管区明显,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OJ实验组和OJ对照组中AST、ALB、TB、TBA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而OJ实验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OJ对照组(P<0.05)。OJ实验组和OJ对照组肝组织MRP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SHAM组;而OJ实验组肝组织MRP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OJ对照组(均P<0.05)。结论茵陈蒿汤对OJ大鼠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而上调肝组织中MRP2蛋白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提示茵陈蒿汤可作为治疗OJ的有效药物。
李晓峰于昆戴勇秦伟杨生虎党宝宝韩云杨立平董晋
关键词:茵陈蒿汤梗阻性黄疸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腹腔灌洗液中CK20m RNA水平与结直肠癌不同术式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液中CK20m RNA的临床意义以及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9例直肠癌手术患者,利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以上患者腹腔灌洗液中CK20m RNA表达,从而探究CK20m RNA的临床价值以及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10例良性病变腹部手术组患者腹腔灌洗液中CK20m RNA无明显表达。39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可见CK20m RNA表达,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总表达率为40.2%(47/117),且术前、术中以及术后CK20m RNA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7例开腹手术组和22例腹腔手术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CK20m RNA阳性表达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有效,与开腹手术相比并不增加癌细胞局部种植的风险。
韩云杨生虎李晓峰杨立平耿兴隆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CK20MRNA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术后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后肝脏中的表达。方法监测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组及假手术组TGF-β1的表达强度。结果 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表达强度较高,术后3、6、9 d表达强度逐渐下降,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1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术后肝脏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术后不同时段差异不同,术后随时间推移TGF-β1表达减弱。2胆道外引流术可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越早引流肝损伤恢复越快。
韩云秦伟杨生虎李晓峰杨立平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道外引流
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组(55例)和联合组(38例)。单纯组患者均行腹腔镜微创切除术治疗。联合组患者于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前给予亚叶酸钙注射液400 mg/m2+奥沙利铂注射液85 mg/m2,静脉滴注2 h,d1+氟尿嘧啶注射液2 400 mg/m2,静脉滴注46 h,d2,2周为1个疗程,共2~4个疗程,后隔4周行腹腔镜微创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肠外营养、预防性抗炎等常规治疗,并于术后行6个疗程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或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观察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切除范围、中转开腹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完整切除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流质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4.8%,疾病控制率为92.2%,发生Ⅰ级不良反应23例次、Ⅱ级13例次、Ⅲ级3例次。联合组患者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切除范围、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流质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前采用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用于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术中完整切除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杨立平李晓峰耿兴隆秦伟戴勇党宝宝杨生虎韩云董晋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亚叶酸钙氟尿嘧啶
“三明治”法在巨大切口疝或造瘘口旁疝患者腹壁重建中的应用
戴勇秦伟韩云李晓峰杨生虎杨立平董晋岳丽娟马生青
该研究在国内较先采用“三明治”法对下腹巨大切口疝或造瘘口旁疝患者腹壁重建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该术式明显增强了腹壁强度,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满意效果。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造瘘口旁疝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30例效果观察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0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实施常规开腹胃癌D2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肿瘤根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均<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总数、近切缘距肿瘤距离及远切缘距肿瘤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的近期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李晓峰杨生虎韩云杨立平秦伟
关键词: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TGF-β_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探讨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总管中的表达。方法:监测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大鼠1天、7天、15天、23天、30天共计5个时间点取大鼠梗阻段胆管壁的炎症水肿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胆道损伤后不同时期的表达强度。结果:胆总管完全梗阻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胆管壁炎症水肿程度在术后初期逐渐增加,2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胆管壁的TGF-β1表达量在30天内逐渐增加。结论:胆道损伤后,7天内胆道炎性水肿程度迅速增加,如不行手术干预,胆道狭窄程度会逐渐加重,直至23天后才有所缓解,但随着瘢痕的增生胆管壁会逐渐加厚,导致胆道壁永久性狭窄。
李晓峰张杰郭俊武杨立平董晋
关键词:胆道损伤梗阻性黄疸TGF-Β1
肝胆管结石经三维可视化辅助3D腹腔镜和胆道硬镜靶向治疗的效果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经三维可视化辅助3D腹腔镜、胆道硬镜靶向碎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行腹腔镜、胆道硬镜靶向碎石治疗的9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腹腔镜组(3D组, n =46)和普通腹腔镜组(2D组, n =52)。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各项定量指标采用(±s)描述,独立t检验;结石清除率、术后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D组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情况与术中所见基本符合,实际手术方案与仿真手术方案符合率100%。3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结石清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优于2D组( P <0.05)。术后随访(12.2±2.8)个月,3D组的结石复发率(0%)、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3%)显著低于2D组(9.6%,19.2%)( P <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辅助3D 腹腔镜、胆道硬镜肝胆管结石靶向碎石术实现了对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能实现精准术前诊断,优化手术方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结石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韩云韩莉杨生虎杨立平李晓峰
关键词:结石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