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凉
- 作品数:55 被引量:2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芝麻油生产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3
- 2005年
- 生产芝麻油的方法主要有小磨法、压榨法、有机溶剂漫出法,近些年又有学者研究用酶法来生产芝麻油。主要介绍这四种芝麻油的生产方法及特点。
- 李秀凉
- 关键词:芝麻油酶法芝麻
- 现代生物技术背景下酶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被引量:2
- 2014年
- 酶工程是高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双语课程建设五个方面,探索了酶工程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以体现现代生物技术背景下酶工程科学技术内容。
- 李秀凉孟利
- 关键词:酶工程课程体系生物技术
- 健脑益智豆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 健脑益智豆制品及其制作方法,豆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但是现有的豆制品制作原料单一,营养结构不均衡,长期食用,容易导致人体碘元素和铁元素的流失的缺点,本发明健脑益智豆制品的研发则有效的克服了以上的问题,本...
- 刘松梅杜春梅李秀凉刘岩
- 文献传递
- 啤酒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从总氮、α—氨态氮、原麦汁浓度、酒精度等四个方面对普通型、超鲜型、超干型和冰啤酒四种啤酒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讨论。普通型啤酒的总氮及氨态氮含量都最高 ,超干型啤酒总氮及氨态氮含量最低。酒精度与原麦汁浓度成正比。从营养角度考虑 。
- 康传红韩晓云吴国锋李秀凉李震
- 关键词:啤酒总氮原麦汁浓度酒精度
- 乳酸黄瓜的腌制
- 2002年
- 酸黄瓜正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的钟爱食品,因为它入口清脆、酸度可口,而且开胃解腻.但现在市场上所见到的酸黄瓜都是利用冰醋酸进行浸制的,由于冰醋酸的酸味比较刺激,故得到的酸黄瓜与民间传统方法相比口味欠佳.乳酸黄瓜的腌制是利用纯乳酸菌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发酵制得乳酸培养液,再用培养液来腌制黄瓜,同时添加一些辅料,使酸黄瓜的风味更加丰满.
- 李秀凉
- 关键词:蔬菜食品腌制
- 综合性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食品科学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本文以黑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 赵辉平文祥李海英李秀凉雷虹
-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产胆盐水解酶的培养基成分被引量:2
- 2013年
- 以胆盐水解酶的活性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设计分析法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产胆盐水解酶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19.40、蛋白胨17.05、大豆蛋白胨14.00、乙酸钠1.82、K2HPO42.00、酵母浸粉6.00、柠檬酸氢二铵1.00、Mg-SO40.87、MnSO40.45、L-半胱氨酸0.5、吐温-80 2.2mL/L。在该优化条件下,胆盐水解酶产量为(7.02±0.28)U/mL,较单因素优化前提高了6.44倍。所得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观察值相符,能够预测不同培养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发酵产胆盐水解酶产量的变化。
- 李秀凉王继超
-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胆盐水解酶响应面分析法培养基成分
- 酸奶粉冲调复原性的探讨被引量:10
- 2005年
- 讨论了加水量、水温、稳定剂种类和添加量对酸奶粉复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冲调酸奶粉时,酸奶粉浓度为15%、水温为0℃或室温,添加0.05%羧甲基纤维素(CMC)、0.10%瓜尔豆胶和0.10%魔芋胶时,得到的酸奶风味、色泽、组织结构等符合酸奶产品质量要求,此时酸奶粉的冲调性也最佳。
- 李秀凉雷虹葛菁萍平文祥
- 关键词:酸奶粉稳定剂
- Lactobacillus paracasei(副干酪乳杆菌)HD1.7菌株产生的广谱高效肽类天然防腐剂的研究
- 平文祥张钦革周东坡雷红李秀凉王建臣贾树彪马玺庄海霁孟博金忠斌牟校良张铁丹何堃张龙丰
- 该肽类微生物天然防腐剂是采用常规方法从中分离出了1株能代谢产生相对分子量为14000的肽类防腐剂的菌株,经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副干酪乳杆菌;该肽抑菌范围广、耐热性强、pH适用范围宽;经对培养条件优化使该菌的肽的产...
- 关键词:
- 关键词:提取纯化
-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菜用大豆中纳豆激酶的提取及其性质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以菜用大豆为原料,直投式纳豆芽孢杆菌作为发酵剂,纳豆激酶活力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纳豆激酶发酵工艺条件;通过盐溶、硫酸铵分段盐析、二乙氨乙基(DEAE)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纳豆激酶,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确定其分子质量,并进行酶学性质和体外溶栓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为:每100 g蒸煮菜用大豆接入1.15×10^11 CFU/g直投发酵剂,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6 h、后熟时间18 h时,此时纳豆激酶活力可达2326.60 IU/g。纳豆激酶的分子质量介于25~35 kDa之间,最适作用温度、pH值分别为37℃、8.0,当温度低于40℃、pH值在6.0~8.0时较稳定;体外溶栓实验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良好的体外溶栓效果。
- 李秀凉李秀凉朱玉韩晓云孙庆申韩晓云
- 关键词:纳豆激酶分离纯化体外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