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TF和NGF水平检测在脑梗塞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神经营养因子(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检测在脑梗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所收治的105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78例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分别对脑梗塞患者的病情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NTF和NGF水平,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NTF和NGF水平,观察组不同梗塞面积患者NTF和NGF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本研究105例脑梗塞患者中严重程度为轻型28例,中型45例,重型32例;梗塞面积为腔隙性脑梗塞27例,小梗塞34例,大梗塞44例。观察组患者的NTF(2.76±0.52)ng/mL,NGF(61.67±8.31)pg/m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脑梗塞患者的NTF(3.43±0.36)ng/mL,NGF(75.08±8.21)pg/mL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和重型脑梗塞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脑梗塞患者的NTF(2.88±0.31)ng/mL,NGF(60.89±7.68)pg/mL水平,明显高于重型脑梗塞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NTF(3.68±0.37)ng/mL,NGF(77.89±7.54)pg/mL水平,明显高于小梗塞和大梗塞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塞患者的NTF(2.76±0.34)ng/mL,NGF(63.85±8.13)pg/mL水平,明显高于大梗塞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F和NGF水平的异常变化能够提示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和梗塞面积,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脑梗塞的重要参考依据。
- 李磊
- 关键词:脑梗塞NGF
- 川芎嗪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Lig)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LPS组和LPS+Lig组,每组16只,上述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6 h组和12 h组,各8只大鼠。以尾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性休克大鼠模型,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g/kg,分别在相应时点进行眼球摘除采血并断头取脑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脑组织匀浆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PS组相比,川芎嗪能降低内毒素性休克所致大鼠NSE和NO含量的上升,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的凋亡,增加Bax的蛋白表达并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结论:川芎嗪通过降低NSE和NO含量,减轻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可能与其调节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 赵红领李磊苗成
- 关键词:川芎嗪感染性休克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为期2周的住院治疗后,对照组37例患者显效,18例患者治疗有效,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61.80%,而纤溶酶联合血栓通组患者56例患者显效,15例患者治疗有效,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9.78%,2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5,P﹤0.05)。结论血栓通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该药值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李磊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栓通临床疗效
-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46例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连续2次全夜PSG监测,取第2晚PSG结果进行比较,对比治疗前后全PSG监测参数、PQSI评分及ESS评分,评定UPDRS-Ⅲ评分及H&Y分期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后ESS评分、UPDRS-Ⅲ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PQSI评分、H&Y分期评分、卧床时间、总睡眠期变化、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微觉醒指数、睡眠中觉醒次数、入睡后觉醒时间、S1(min)、S2(min)、S3+S4(min)、REM(min)、S1(%)、S2(%)、S3+S4(%)、REM(%)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既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又能改善患者日间嗜睡状态,同时具有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趋势。
- 李磊
-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
- 积雪草苷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缓解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损伤和诱导血管新生被引量:33
- 2019年
- 目的:探究积雪草苷(Asiat)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损伤和血管新生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Ctrl)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Asiat(10mg/kg)组、Asiat(20mg/kg)组和Asiat(50mg/kg)组。除Ctrl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MCAO模型,Asiat(10、20、50mg/kg)组分别腹腔注射10、20和50mg/kg的Asiat。7d后处死大鼠,摘取脑组织并收集血液,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损伤,Tun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浓度,免疫印迹检测Ki67、Caspase-3、Bcl-2、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p-PI3K、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Ctrl组比较,MCAO组大鼠脑组织损伤加重;与MCAO组比较,Asiat(10、20、50mg/kg)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有所减轻,并具有量效关系;MCAO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与Ctrl组比较明显升高,Ki67和Bcl-2表达明显被抑制;Asiat(10、20、50mg/kg)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与MCAO组比较明显降低,Ki67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与Ctrl组比较,MCAO组大鼠血清NO和MDA浓度明显升高,SOD浓度显著降低;与MCAO组比较,Asiat(10、20、50mg/kg)组大鼠血清NO和MDA浓度显著降低,SOD浓度显著升高;此外,Asiat(10、20、50mg/kg)还能促进MCAO模型大鼠VEGF和VEGFR2的表达,升高p-PI3K/PI3K和p-Akt/Akt的比值。结论:Asiat能减轻脑梗死大鼠脑损伤并促进血管新生,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
- 李磊高绚照马连萍苗成杨惠
- 关键词:积雪草苷局灶性脑梗死血管新生PI3K/AKT通路
-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发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将该时期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实施检测,对比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男性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病人,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梗死发生、发展均存在密切关系,积极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预防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内容。
- 李磊
- 关键词: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16例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诊疗。方法:回顾2008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例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6例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经积极治疗,12例康复;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原发疾病掩盖,易造成误诊;本病具有低血糖、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钾、24 h尿17-羟皮质类固醇降低、血浆ACTH降低等生化检测特征;早期明确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早进行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能够及时纠正和防止疾病加重。
- 李磊
- 关键词:丘脑出血诊疗分析
- 尤瑞克林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2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7天、15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一个新的参考选择。
- 常文广刘会萍高绚照马莲萍黄芳李磊
- 关键词:尤瑞克林大面积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经针对病因治疗(如降压、止痉、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化疗药、停止放疗、控制肺部感染)及酌情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药物,症状与体征恢复至发病前的27例,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的8例。结论 RPLS以大脑后部白质易受累。这主要是由于大脑白质内毛细血管较丰富,组织结构较疏松,细胞外液较易潴留在白质,特别是分水岭区域。RPLS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包括控制血压,停用或减量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癫痫发作,抗炎等对症治疗。经过积极治疗,RPLS的大多数症状通常在一到两周内可以得到控制。
- 李磊
-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
-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NO(一氧化氮)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4例缺血性脑卒中未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NO、D-D(D-二聚体)、TG(甘油三酯)、HDL(高密度脂蛋白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NO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D-D、TG、HDL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 李磊
- 关键词:一氧化氮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