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磊

作品数:64 被引量:35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切除
  • 20篇肿瘤
  • 18篇切除术
  • 15篇腹腔
  • 15篇腹腔镜
  • 14篇术后
  • 12篇直肠
  • 12篇手术
  • 11篇直肠癌
  • 11篇结直肠
  • 11篇肠癌
  • 10篇结直肠癌
  • 10篇肝移植
  • 7篇胰头
  • 7篇胰腺
  • 7篇直肠肿瘤
  • 7篇结直肠肿瘤
  • 6篇外科
  • 5篇十二指肠
  • 5篇十二指肠切除

机构

  • 61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1篇李磊
  • 34篇修典荣
  • 32篇蒋斌
  • 28篇马朝来
  • 26篇原春辉
  • 23篇张同琳
  • 14篇李智飞
  • 13篇袁炯
  • 10篇王亮
  • 10篇王德臣
  • 10篇傅卫
  • 9篇张春
  • 9篇宋世兵
  • 8篇陶明
  • 7篇王行雁
  • 7篇孙涛
  • 7篇王港
  • 6篇彭颖
  • 5篇任立焕
  • 5篇贾易木

传媒

  • 15篇中华普通外科...
  • 10篇中国微创外科...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2—2005年收治的90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自变量(包括30个术前危险因素、13个术中危险因素)和因变量(包括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确定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1.0%(9/903),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8%(197/903)。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升高。住院期间死亡的高危因素包括姑息性手术、总蛋白水平低;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术前血清钠〉145mmol/L、急诊手术、术前白细胞计数〉10000/mm^3、术中输血、合并糖尿病、姑息手术、高龄、低白蛋白血症;腹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急诊手术、合并糖尿病、肥胖。结论术前对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预测,对临床评价手术风险有参考意义。
任立焕傅卫王亮李磊张春袁炯王德臣吕旌乔张同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医院死亡率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临床资料完整的362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有否发生ARF分为ARF组(71例)和非ARF组(291例)。对两组的36项围手术期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术前肝性脑病、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酶原活动度、术前总胆红素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合并感染等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对上述12项指标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cr水平增高[比数比(oddsra-tio,OR)=0.92]、术前凝血酶原活动度低(OR=1.015)、MELD评分高(OR=1.588)、术中出血量多(OR=1.012)、术后合并感染(OR=12.260)与肝移植术后发生ARF密切相关(均为P<0.05)。结论术前Scr水平增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低、MELD评分高,术中失血量多和术后合并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原春辉修典荣李智飞蒋斌李磊郭欣贾易木宋世兵张同琳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肾衰竭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ACR-TIRADS的临床评估及其与ECI的联合应用
目的本研究试评估ACR-TIR.ADS、ECI的诊断效能,并应用ECI对TIRADS 4类的结节进行细分组,旨在利用弹性成像对中度可疑结节进行分层,并与未加入弹性成像TIRADS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36人194例...
葛喜凤薛恒李磊崔立刚
关键词:弹性成像ECI
文献传递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征象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5例腺癌;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萎缩,主胰管扩张,8例内部可见壁结节,1例见多发斑块状钙化。分支胰管型9例,包括腺瘤和交界性肿瘤各3例,1例原位癌,2例腺癌;其中7例位于胰头部,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内见分隔和乳头状壁结节,呈"葡萄串"样,1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位于胰尾部,呈类圆形囊性病灶,增强无强化。混合型7例,包括交界性肿瘤和腺癌各3例,原位癌1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伴腔内壁结节,3例病变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7例接受ERCP,其中5例明确显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结合ERCP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岳奎涛刘剑羽王智勇李磊刘从容
关键词:胰腺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恶性肿瘤74例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 探讨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9月间74例施行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断肝方式为超声刀+ LigaSure联合分离法,结合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PLC) 46例,大肠癌肝转移27例,胰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癌肝转移1例.术式包括: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15例、左外叶切除21例、肝段切除13例、右半肝切除9例、局部切除28例(合并左半肝切除4例,合并左外叶切除5例,合并右半肝切除3例,合并肝段切除3例);经胸腔镜、经膈肌肝局部切除3例.手术时间51 ~ 245 min,平均(155±62)min,术中出血量25 ~ 1080 ml,平均(210±134) ml.6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1~2周治愈.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7.1±1.9)d.术后随访13 ~53个月,平均(20.5±9.5)个月,肿瘤复发19例,其中8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在病例选择适当时,腔镜下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适用于肝脏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经胸腔镜经膈肌肝局部切除适用于腹腔粘连严重的右肝上段局部肿物.
原春辉修典荣蒋斌马朝来李磊王东来孙奕鑫贾易木熊经伟张同琳
关键词:肝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
侧方入路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0月,对30例单侧甲状腺肿物行胸锁乳突肌内缘肿物表面横行小切口(长2~2.5 cm),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带状肌,于甲状腺前外侧开始解剖,完成侧方入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甲状腺腺叶切除16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4例。切口长2~3 cm,平均2.5 cm,平均手术时间53 min(45~65 min),术中出血量均<10 ml。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和吞咽不适感均较轻。30例平均随访13个月(1~22个月),切口美观,无复发。结论侧方入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可行,美容效果好。
李磊宋世兵马朝来蒋斌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入路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附6例报告)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11月,对6例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脾脏囊性病变施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肿物最大径5.3~17.2 cm,平均8.9 cm,位于上极1例,中上极1例,下极4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于脾门处游离并切断脾脏上极或下极血管,沿缺血线行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结果 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5~325 min,平均230.8 min;术中出血量50~700 ml,中位出血量150 ml。脾窝引流管放置时间3~6 d,平均4 d。未发生胰腺损伤、胰漏、出血、脾窝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6 d,平均4.8 d。6例随访2~57个月,中位时间5.5月,无囊肿复发。结论位于上极或下极的脾脏良性肿物可以在腹腔镜下施行部分脾切除术,手术安全且创伤小。
李智飞修典荣蒋斌马朝来李磊原春辉张志鹏张玲福
关键词:腹腔镜
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3年2月由同一大夫主刀手术的56例甲状腺手术,以切口3cm长为标准,分为小切口组30例和传统组26例,比较2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2组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与传统组比较,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54.1±14.8)minVS.(72.9±20.3)min,t=-3.995,P=0.000],术中出血量少[(8.7±5.3)ml V8.(15.0±8.0)ml,t=-3.516,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2±0.4)dVS.(1.9±1.4)d,t=-2.621,P=0.011]。2组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6052.5±1110.3)元VS.(6544.3±1659.1)元,t=-1.319,P=0.193]。2组均随访,平均随访4年(0.5—8年),B超显示均无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的优点。
樊文强徐智连玉贵王港崔龙李磊孙涛马朝来
关键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失访状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失访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北京市海淀区育新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科建档并接受管理的患者1 008例,根据随访情况分为随访组和失访组。通过查阅慢性病管理档案,收集慢性病患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采用医患关系深度量表和就诊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患关系和就诊满意度情况;通过电话调查了解失访患者的失访原因。结果 1 008例慢性病管理患者中,失访患者232例,失访率为23.0%。不同年龄、工作状况、文化程度、付费方式、病种数量以及是否与子女同住的患者失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患者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组和失访组分别有205例、65例患者完成问卷调查。随访组与失访组患者医患关系深度量表总分、各条目得分以及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电话调查的65例失访患者中,主要失访原因分别为搬家后在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47.7%,31/65),因报销原因更改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5%,14/65),更愿意选择去专科/专家门诊就诊(13.8%,9/6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失访率仍偏高,对于年龄<65岁、在职、文化程度偏低、自费、单病种以及家庭支持程度不足的患者人群需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随访管理,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和效率。
李磊吴晓静闫文杰秦军茹刘薇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失访
微创手术治疗胰腺腺泡细胞癌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9月确诊的6例PACC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评估病变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包括肝脏转移病灶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对6例患者行腹腔镜或者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切除术,根据术中原发病灶情况以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关系决定是否保留脾脏,对于周围器官组织侵犯病例行同期切除。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前一般情况、术前诊断和肿瘤分期、采用的微创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病理结果、肿瘤分期和随访等,探讨微创手术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25~69岁。5例患者术前有腹痛和腹胀,5例患者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1例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通过术前影像学(增强CT和MRI)测量肿瘤直径2.8~10.0 cm,有2例患者术前肿瘤标记物升高,6例患者均通过腹腔镜和机器人平台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和出血等并发症。有2例合并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2例术后病理提示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和癌结节转移,有4例肿瘤侵犯了周围脏器(胃、脾脏或十二指肠),3例提示有脉管癌栓。6例患者随访时间12~165个月,其中1例患者由于术后肝脏转移和残余胰腺再发肿瘤经历3次手术,效果满意,截至末次随访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PACC肿瘤容易侵犯周围脏器,肿瘤直径较大,通过微创手术可以完成PACC的根治性手术,经过微创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肿瘤学预后,并且部分复发和转移后的PACC仍可进行手术治疗。
陶明原春辉马朝来蒋斌李磊王行雁修典荣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癌腹腔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