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忽俊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瞳孔
  • 5篇瞳孔温热疗法
  • 5篇热疗
  • 5篇热疗法
  • 5篇温热疗法
  • 5篇疗法
  • 5篇脉络膜
  • 5篇近视
  • 5篇经瞳孔温热疗...
  • 4篇新生血管
  • 4篇血管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脉络膜新生血...
  • 3篇新生血管化
  • 3篇血管化
  • 3篇小鼠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2篇早产
  • 2篇视网膜病

机构

  • 8篇上海市宝山中...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1篇忽俊
  • 6篇杨蕾
  • 4篇严良
  • 4篇秦洁
  • 4篇赵婕
  • 4篇丁琦
  • 4篇熊毅
  • 2篇陆豪
  • 2篇周晓东
  • 2篇龚红华
  • 2篇周国民
  • 2篇肖虹蕾
  • 2篇佘振珏
  • 1篇赵淑民
  • 1篇李海生
  • 1篇徐翀
  • 1篇胡宝洋
  • 1篇万谨
  • 1篇刘坤
  • 1篇凌志红

传媒

  • 2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理性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杨蕾忽俊秦洁陆豪丁琦
提前视觉刺激及高浓度氧对小鼠屈光状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提前视觉刺激和高氧是否为拟早产儿近视的原因及两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74只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以下4组:提前开睑接受视觉刺激诱导产生近视模型组20只,通过吸高氧形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模型组18只,提前开睑联合吸高氧组16只,正常对照组20只。定期检查各组屈光状态。结果第Ⅰ组小鼠右眼较左眼可形成(-9.77±0.09)D的相对近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Ⅱ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第33天可形成最高相对近视[(-7.17±0.10)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Ⅲ组小鼠右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第33天时可形成更高的相对近视[(-16.18±0.13)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三组近视均可逐渐恢复。结论提前视觉刺激和高氧均可诱导小鼠形成可逆性相对近视,且两种因素可产生叠加作用。
忽俊周晓东龚红华佘振珏肖虹蕾周国民
关键词:高氧近视小鼠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TTT治疗的渗出型AMD患者41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其中,隐匿性CNV24例26只眼,典型性CNV12例12只眼,微小典型性CNV5例5只眼。采用810nm导体激光进行TTT治疗。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直径范围1.0~3.00mm,能量范围160~400mW,时间60S。治疗次数1~3次,平均治疗1.8次,治疗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0.80个月。末次随访者40例42只眼。分别以治疗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力、眼底、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作为患眼视功能及病灶变化的观察指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眼底出血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结果末次随访的42只眼中,视力不变或提高者35只眼,占83.34%;视力较治疗前减退者7只眼,占16.67%。OCT检查显示,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黄斑区渗液者减少率分别为79.50%、86.40%和88.10%。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眼黄斑容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一0.01);但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黄斑容积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0.92;P=0.19,0.83)。FFA检查显示,末次随访时隐匿性、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CNV的闭合率分别为79.16%、46.15%和60.00%。仅6只眼渗漏较治疗前增加,其中,典型性CNV5只眼,微小典型性CNV1只眼。结论TTT治疗渗出型AMD合并典型性、隐匿型及微小典型性CNV均有一定效果。
杨蕾忽俊秦洁赵婕严良
关键词:高温
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CNV和高度近视CNV的视功能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应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高度近视合并CNV,比较治疗后的黄斑平均视敏度(MS)、平均缺损(MD)、视力等变化。方法收集湿性AMD28例32眼和高度近视合并CNV16例20眼。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眼底、视力、FFA、OCT等检查确诊。应用IRISmedicalOculightSLx激光仪进行治疗。用SPSS10统计分析TTT治疗后3m、6m的视力及中心视野M2程序中MS、MD值。结果治疗1m时,两组治疗有效者分别为25/32眼;16/20眼。治疗3个月时,两组治疗有效者分别为28/32眼;16/20眼。两组间差异无意义(P=0.58;0.36)。治疗6m时,两组治疗有效者分别为28/32眼;12/20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AMD合并CNV者TTT治疗前MS值13.70±5.03dB,治疗后3m、6m的MS值分别为16.30±6.2dB,16.90±5.93dB(P=0.088;0.037)。TTT治疗前MD值13.58±4.88dB,TTT治疗后3m、6m的MD值分别为11.27±5.32dB,11.76±4.84dB。(P=0.084;0.172)。高度近视合并CNV者TTT治疗前MS值14.70±4.85dB,TTT治疗后3m、6m的MS值分别为16.62±5.09dB,14.90±4.21dB(P=0.206;0.897)。TTT治疗前MD值14.46±5.21dB,TTT治疗后3m、6m的MD值分别为13.29±4.59dB,15.34±4.38dB(P=0.436;0.562)。结论TTT对CNV有治疗作用,对周围组织存在相对较小的损伤,能保持和提高视功能。6m时疗效AMD组好于高度近视组。
杨蕾熊毅忽俊秦洁赵婕丁琦
关键词:经瞳孔温热疗法
新型双极角膜电极同Jet电极在多焦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本文通过比较新型双极角膜接触镜电极与现广泛用于临床的Jet单极角膜电极在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测中所引出波形的重复性、ab波振幅、潜伏期大小和病人的主观舒适度,以评估该电极在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忽俊陆豪严良丁琦李海生
关键词:电生理检测多焦视网膜电图主观舒适度
文献传递
正常儿童相同对比度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相同对比度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并与非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波形进行比较分析,为筛查早期以色觉改变为特征的儿童眼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控制颜色亮度,在相同对比度条件下设置了非彩色(白/黑)、相同对比度彩色(红/黑、绿/黑)三种翻转棋盘格视觉刺激条件,对21例(42眼)正常儿童进行相同对比度彩色和非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包括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正常儿童在三种不同的视觉刺激条件下均能记录到稳定的NPN复合波形。在三种刺激条件下,左右眼的相对振幅(P1+N1)、P1波峰时及N1波峰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左右眼振幅的比值平均值为白/黑0.89±0.15,红/黑0.73±0.23,绿/黑0.72±0.24。在三种不同刺激条件所诱发的波形中,红/黑、绿/黑刺激条件下P1及N1波的峰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振幅(P1+N1)比较,白/黑格明显大于红/黑格与绿/黑格刺激,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绿/黑格相对振幅大于红/黑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相同对比度条件下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在儿童检测中获得稳定波形,可用于儿童眼病的筛查。
忽俊严良杨蕾丁琦赵婕熊毅徐翀陆毫
关键词:儿童视觉诱发电位
提前接受光照对小鼠视网膜TH和bF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在通过手术使小鼠提前睁眼接受光照,并成功诱发近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H和bF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早产近视的发病机理。方法实验用新生第4d的C57BL/6J小鼠,通过手术分离单侧上、下眼睑,使之提前睁眼并接受正常光照,在第14d检查两眼屈光力,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中bFGF和TH的表达。结果提前接受光照能诱导形成-9.77±0.09D的相对近视。RT-PCR结果显示提前光照小鼠视网膜TH和bFGFmRNA含量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4.316和12.189,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H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节细胞层、内网层和内核层,bFGF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及其两侧的部分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另在内网层和视锥视杆层也有微弱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提前光照小鼠视网膜中TH和bFGF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研究表明新生小鼠提前光照后,其视网膜TH和bFGF的表达都明显下降,提示TH和bFGF与早产近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龚红华忽俊凌志红刘坤万谨王芳佘振珏肖虹蕾赵淑民胡宝洋周晓东褚仁远周国民
关键词:近视眼早产酪氨酸羟化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高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影像学表现,以评估TTT疗法对治疗高度近视性CNV的安全性的适应范围。方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高度近视性CNV患者24例(25只眼),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治疗。其中典型性CNV者17只眼,隐匿性CNV者6只眼,混合性(微小典型性)CNV者2只眼。按CNV发病部位分为旁中心凹(中心凹外200~500μm)CNV者10只眼,黄斑区(中心凹50μm外血管弓内)CNV者15只眼。治疗后1个月开始随访,治疗次数1~3次,随访时间6~22个月不等,平均9.6个月,随访时检查视力及眼底,并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FFA观察眼底出血和渗出吸收的情况以及CNV的闭合情况。结果同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视力不变或提高的患眼为65%,视力较治疗前减退的患眼为35%。TTT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CT观察的黄斑区渗液较治疗前减少者分别占44%、52%、50%。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黄斑体积分别为(6.88±0.21)mm3、(6.81±0.27)mm3、(6.73±0.29)mm3,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CNV的FFA检查显示在隐匿性、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CNV闭合率分别为100%、56.25%和100%,仅4只眼荧光渗漏增加,均为典型性。结论TTT治疗高度近性视脉络膜CNV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较好疗效。对隐匿性CNV的疗效可能优于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
忽俊杨蕾赵婕严良熊毅
关键词:经瞳孔温热疗法物理疗法
扫描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视力检查系统的研制及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制一套扫描图像视觉诱发电位(sweep 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VEP)视力检查系统,为客观视力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在国产视觉电生理仪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硬件改造,并编制完成了具备假随机检测功能的控制程序。分别选取正常屈光眼10眼、屈光不正眼10眼、病变眼48眼、假性屈光不正眼10眼共78眼,测试每一眼的视力表视力,然后采用本研究设计的SPVEP记录程序检测其SPVEP视力,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视力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线性回归分析表明78眼的SPVEP视力与视力表视力之间总体上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2=0.946)。结论运用本SPVEP视力检查程序可以评估受检眼的客观视力。
李孝鹏张晨忽俊吴军朱炎苗李海生
关键词:法医学视力测定法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慢性类型,其病程长短不一,视力预后亦有较大不同。本文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中浆,观察治疗前后不同类型中浆的视力,色素上皮/神经上皮下渗漏,浆液性渗出等...
杨蕾熊毅忽俊秦洁
关键词:治疗前经瞳孔温热疗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