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宾
- 作品数:29 被引量:143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的选择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 研究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的位置关系,分析其作为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胸部16排CT平扫的体检者213例,以CT定位相作为模拟X线平片,通过CT图像测量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影像解剖结构与CAJ的位置关系及其作为PICC定位标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分别为(19.446±14.4981)mm、(28.232±16.7217)mm、(13.741±11.1473)mm,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2=93.793,P=0.000);实测距离分析,位于0~20mm理想位置和〈0mm危险位置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5.5%、14.6%,31.9%、4.2%,43.2%、39.4%,各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11.040,P=0.000)。结论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最近且波动性最小,但作为PICC置管定位标志安全性较低,综合比较右侧第6、7后肋间隙作为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为宜。
- 徐志宾徐远施瑜郑波李洁陈殿森高万勤
- 关键词:肋间隙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原发性肝癌多种微创治疗的对比研究及临床应用
-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无水酒精注射(PEI)、射频消融(RFA)、氩氦刀冷冻(CST)四种微创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 徐志宾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临床症状
- 文献传递
- 影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定位的摄片条件及显示清晰度的原因分析
- 2023年
- 目的对比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不同摄片条件胸部X线片中心静脉导管及胸椎的显示清晰度,并分析、总结影响中心静脉导管显示清晰度的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6月PICC置管患者361例,术后按照不同拍摄条件分为2组,分别按照肋骨条件和常规胸部条件拍摄胸部站立后前位X线片,对比不同摄片条件胸部X线片PICC导管和胸椎显示清晰度,并总结、分析影响PICC导管显示清晰度的因素。结果肋骨条件胸部X线片198例,PICC导管显示清晰140例、欠清晰58例,胸椎显示清晰194例、欠清晰4例;常规条件胸部X线片163例,PICC导管显示清晰110例、欠清晰53例,胸椎显示清晰90例、欠清晰73例;PICC导管显示清晰度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67),胸椎显示清晰度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38,P<0.01)。肋骨条件胸部X线片PICC导管显示欠清晰原因:心脏大血管搏动31例,与椎体重叠11例,前两者复合因素14例,其他因素2例;常规条件胸部X线片PICC导管显示欠清晰原因:心脏大血管搏动18例,与椎体重叠19例,前两者复合因素11例,其他因素5例。结论采用肋骨条件摄片可以提高胸椎显示清晰度,但不能有效提高PICC导管显示清晰度。胸部X线片上PICC导管显示欠清晰的主要原因是心脏大血管搏动或/和导管与胸椎重叠。
- 徐志宾徐远王鑫
- 关键词:摄片
- 多西他赛和顺铂联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将73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同步组32例采用2Gy/次,共60Gy/6周,同时以多西他赛120mg/d静脉滴注d1,顺铂30mg/d静脉滴注d2~4,每3周一周期方案连续化疗4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CR分别为6.3%、0(χ2=1.354,P=0.245),两组PR分别为78.1%3、1.7%(χ2=44.721,P=0.000),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其中主要为Ⅱ度白细胞计数降低,发生率分别为43.8%、0(P<0.05),Ⅰ~Ⅱ度周围神经炎发生率分别为9.4%0、(P<0.05),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耐受良好。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是较单纯放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甚至临床推广。
- 王培曲智峰徐志宾
- 关键词:放疗晚期贲门癌
- 应用320排低剂量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320排低剂量CT心外膜脂肪体积(EAT)定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20例疑诊冠心病、并同期行东芝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AG确定为冠心病者77例为冠心病组, CAG正常或狭窄程度<50%者43例为对照组。应用东芝320排CT测量所有患者的EAT体积;采用Gensini评分判定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中年龄、尿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A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EAT体积与Gensini评分及病变支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0.356、0.412;P=0.001,P<0.001)。结论 EAT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存在正相关。
- 马爱珍陈殿森徐志宾李扬张璇
- 关键词:冠心病GENSINI评分
- PICC置管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点的选择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研究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与上腔静脉入口(CAJ)的位置关系,分析其作为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点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6月行胸部CT平扫的体检者213倒,以CT定位相模拟X线平片,通过对应的CT图像测量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至CAJ的距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结构与CAJ的位置关系。结果: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至CAJ的距离分别为(19.446±14.498 1)mm、(8.165±6.477 7)mm、(11.640±7.765 5)mm、(18.523±9.121 7)mm,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64.119,P=0.000)。结论: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作为PICC定位点较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更可靠,其中肺门角最接近CAJ的投影位置。
- 徐志宾施瑜徐远李洁
- 关键词:PICC肋间隙肺门
- PICC置管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影像学测量与浅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测量和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胸片上中心静脉导管的实际置管长度,为体外测量"横L法"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行PICC的患者179例,术后常规摄胸部X线平片。在胸片上测量右侧(或左侧)肩胛盂至右侧胸锁关节的距离(AB)、中心静脉导管胸段的距离(AC),计算二者的差值(AC-AB)即近似于"横L法"右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上腔静脉入口(CAJ)的反折段长度,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右侧PICC置管119例,男31例,女88例,反折段长度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6,P=0.002);左侧PICC置管60例,男14例,女46例,反折段长度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8,P=0.002)。男性、女性右侧置管与左侧对比反折段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侧置管反折段长度55.99~140.53mm,平均(95.9493±20.60177)mm;女性左右侧置管反折段长度40.73~125.58 mm,平均(80.3437±16.34821)mm。结论 "横L法"体外测量时,男性增加反折段长度7~9 cm,女性增加6~8 cm,可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至CAJ处,但置管后仍需摄胸部X线片监测导管头端位置以保证安全、有效。
- 徐志宾徐远施瑜郑波陈殿森
-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胸片
-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9
- 2020年
- 多层螺旋CT(MSCT)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诊断和检查手段,它的分辨率高,影像清晰直观,因此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当中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1]。在检查过程当中,会释放大量的辐射,影像患者的健康,如何在保证检查结果准确的情况下,降低辐射量,一直都是各大医院研究的重点课题[2]。本文将对MS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 贾俊芳黄俊徐志宾
- 关键词:肺结节辐射量MSCT
- DSA与多排CT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
- 2010年
- 目的评价多排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例临床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多排CTA检查,接受外科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则有13例。以外科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或者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结果 22例受检患者中,DSA共发现真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2例,发现假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2例,检查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5.7%、75%、90%、85.7%、75%;多排CTA共发现阳性动脉瘤患者15例,发现假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例,检查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3.8%、83.3%、90.9%、93.8%、83.3%。DSA和多排CTA对显示瘤颈、瘤体及其与载瘤动脉空间关系的清晰显示率进行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求得P>0.05,故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CTA结合DSA将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
- 杜廷伟高万勤陈殿森徐志宾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变化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MRI检查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变化。方法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64例,均接受超声、肝活检和MRI检查,测量PDFF。结果在64例NAFLD患者中,超声诊断轻、中和重度NAFLD患者分别为20例、28例和16例;重度患者体质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和MRI-PDFF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肝组织学诊断无脂肪变(S0)8例、S122例、S225例和S39例,其MRI-PDFF分别为(3.2±1.4)%、(8.7±6.3)%、(15.4±5.0)%和(22.8±7.4)%,差异显著(P<0.05);诊断肝组织炎症G1、G2和G3级分别为14例、36例和14例,其MRI-PDFF分别为(8.6±7.5)%、(10.9±9.8)%和(14.6±11.3)%,差异显著(P<0.05);诊断肝纤维化F0期18例、F1期24例、F2期14例、F3期6例和F4期2例,其MRI-PDFF分别为(4.6±3.2)%、(9.4±8.1)%、(10.6±7.4)%、(11.3±10.6)%和(7.1±3.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肝脂肪变程度NAFLD患者MRI-PDFF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应用MRI-PDFF检测可能具有量化评价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 贾群玲徐志宾韩舒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