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颖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挥发油
  • 2篇包合
  • 2篇包合物
  • 1篇党参
  • 1篇党参炔苷
  • 1篇信息熵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水提
  • 1篇水提液
  • 1篇提液
  • 1篇小儿
  • 1篇口服
  • 1篇口服液
  • 1篇糊精
  • 1篇挥发油提取
  • 1篇Β-环糊精包...
  • 1篇包合工艺
  • 1篇包合工艺研究
  • 1篇BOX-BE...

机构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彭颖
  • 4篇夏新华
  • 2篇雷昌
  • 2篇唐林
  • 2篇周莉莉
  • 1篇颜红
  • 1篇彭买姣
  • 1篇欧阳婷
  • 1篇许根华

传媒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清解颗粒挥发油提取及Box-Behnken优化包合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优选清解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水蒸馏法进行提取,以提取时间、粉碎度、加水倍数为考察因素,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考察清解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荆芥、防风、连翘药材粗粉加10倍量水,提取3 h。包合方法为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2、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5 h。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初步证明了清解颗粒挥发油包合物的生成。结论优化的清解颗粒挥发油提取和包合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唐颖楠彭颖唐林周莉莉夏新华
关键词:挥发油BOX-BEHNKEN设计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工艺
樟树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物制备与鉴定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湖南樟树老叶、嫩叶、落叶、籽中挥发油含量差异,制备樟树挥发油的β-环瑚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进行比较,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6-7月的样本中,樟树挥发油的平均得率分别为老叶1.58%、嫩叶1.52%、落叶0.84%、籽1.39%。优选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瑚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10∶1,加4倍量水,研磨2 h。樟树挥发油包合前后的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吸收图谱均无差异;包合物、β-环瑚精、挥发油、β-环瑚精与油物理混合物的热分析图谱有显著差异。结论樟树挥发油的含量以老叶较高;本试验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稳定。
彭颖欧阳婷颜红彭买姣夏新华杨晶许根华
关键词:挥发油
基于信息熵理论正交试验优选荆防小儿口服液提取工艺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优选荆防小儿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苦杏仁苷转移率、升麻素苷转移率、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转移率、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信息熵理论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荆防小儿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10倍量,提取时间为1.0 h,回流提取2次。结论本研究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为荆防小儿口服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唐林彭颖雷昌乔勇朱坤夏新华
关键词:正交试验信息熵
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党参水提液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党参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党参炔苷含量、浸膏得率及HPLC指纹图谱各组分的相对表观含量作为评价指标,考察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2种纯化工艺对党参水提液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处理的党参水提液其浸膏得率明显高于醇沉工艺,且对极性较强组分的保留效果显著优于醇沉工艺;醇沉工艺对党参炔苷保留量稍高于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且对极性较弱组分的保留效果较好。结论上述2种工艺对党参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为党参及其他中药水提液纯化工艺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彭颖雷昌唐颖楠周莉莉夏新华
关键词:党参纯化工艺党参炔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