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强 作品数:20 被引量:209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COVID-19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2月15日北京市报告的20 681例密切接触者基本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信息,分析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16%(447/20 681);年龄M(P25,P75)为35(27,49)岁;以20-59岁人群为主(81.77%,16 912/20 681);隔离观察方式主要为集中隔离(82.15%,16 989/20 681);主要暴露类型占43.96%(9 093/20 681),分别为同室工作/学习(16.06%,3 322/20 681)、同乘交通工具(12.88%,2 664/20 681)、诊疗/护理(7.80%,1 612/20 681)和同住(7.23%,1 495/20 681)。指示病例的职业分别有干部职员(19.34%,3 999/20 681)、家务待业(17.34%,3 586/20 681)、商业服务(13.85%,2 864/20 681)、餐饮食品业(10.77%,2 228/20 681),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占61.30%(12 677/20 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暴露类型,同餐(OR=3.96,95%CI:2.30-6.83)、同住(OR=6.41,95%CI:4.48-9.17)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其他职业,指示病例的职业为餐饮食品业(OR=3.06,95%CI:1.29-7.25)和教师(OR=4.94,95%CI:1.43-17.08)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同餐和同住是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暴露类型;指示病例为餐饮食品业或教师职业者,其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加。应继续采取集中隔离、疫苗接种等COVID-19综合性防控措施。 张永强 窦相峰 郑茹 孙秀梅 李锡太 王全意 贺雄 孙鑫贵关键词:密切接触者 流行病学特征 2018—2022年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18—2022年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2年,北京市共报告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1841起,中毒2729例,死亡31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14例/百万和0.29例/百万。存在春季和冬季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9.98%和24.00%。发病最高峰出现在8~11时之间,占22.83%。近郊、远郊和市区的非职业一氧化碳发病率分别为0.96例/10万、1.27例/10万和18.79例/10万,死亡率分别是0.02例/10万、0.02例/10万和0.11例/10万。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居民家庭1633起,占88.70%;其次是餐馆118起,占6.41%。发生在家庭的中毒事件占比从2018年的92.10%逐年下降到2022年的84.13%;餐馆的中毒事件占比从2018年的4.23%逐年上升到2022年的10.05%。发生在家庭的中毒病例占比从2018年的86.39%整体逐年下降到2022年的71.84%;餐馆的中毒病例占比从2018年的9.88%整体逐年上升到2022年的20.57%。结论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地区间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餐馆中毒事件占比逐年升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远郊区和重点餐馆的防控工作。 张永强 杜世昌 卜凡 韩宛彤 王薇 孙秀梅 孙鑫贵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 非职业性 流行病学特征 北京市县级疾控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县级疾控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为合理配置疾控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北京行政区划分为4个功能区,采用Excel对县级疾控人力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北京市县级疾控共有在职人员2385人,1.18人/每万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8.97岁,女性占57.65%,平均工龄为16.71年;以本科学历人员最多,占44.57%;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分别占36.56%和34.21%;卫生技术人员占86.00%,疾控人员综合素质平均评分为7.32分。结论近年来北京县级疾控人力资源建设得到较大发展,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且综合素质较高,但人员总量仍然不足且分布不均衡,人员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以便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效能。 张永强 高燕琳 韦再华 李刚关键词:疾控 当前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20 2007年 谢学勤 高建华 杨晓英 李洪权 张永强 刘泽军关键词:新发传染病 流行病学 沙尘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3 2007年 高建华 谢学勤 李洪权 张永强 刘泽军关键词:沙尘天气 健康 2013-2017年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针对性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收集2013-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数据,运用率、构成比、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法等方法对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北京市共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6 990起,发病9 377人,死亡100人,年均发病率8.78/10万。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94.01%发生在居民家,99.93%为未分级事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高峰日为1月20日,流行期为11月29日-次年3月13日。结论北京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及死亡较为严重,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张永强 马宁 马宁 宁芳 乔宏 王京辉 李锡太关键词:集中度 流行病学特征 北京市1999—2003年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4 2008年 随着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北京市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的重要目标群体。本研究旨在运用历史数据分析北京市流动人群中传染病发病的基本规律,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傅鸿鹏 张长龙 王竞波 何倩 赵瑶 谢学勤 张永强关键词:流动人口 传染病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005年 张永强 刘泽军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公共卫生领域 SYSTEM 卫生从业人员 可视化 2013年北京市传染病死亡负担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2013年北京市传染病死亡负担,为北京市传染病防控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等指标,对2013年北京市传染病死亡负担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传染病死亡率为3.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4/10万,男、女性死亡率分别为4.16/10万、2.16/10万;传染病YLL为12 501.64人年,男、女性YLL分别为9 026.96人年、3 474.68人年;每10万人YLL为60.41人年,男、女性每10万人YLL分别为84.51人年、34.71人年。乙肝和肺结核死亡病例合计占传染病总死亡的66.52%;分死因别YLL看,乙肝、肺结核YLL分别占传染病总YLL的36.72%及19.68%;每10万人YLL的死因顺位,乙肝、肺结核分列前两位,分别为22.18人年、11.89人年。结论 2013年北京市传染病死亡负担以乙肝和肺结核为主,男性传染病死亡负担高于女性。 张永强 李刚 李刚 韦再华关键词:传染病 死亡率 寿命损失年 1978-2007年北京市居民死因顺位与死亡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010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北京市主要的死因顺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利用北京市1978--2007年的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估计了人口老化和其他非人口因素改变对死亡率变化的影响。 韦再华 高燕琳 刘京龙 张永强关键词:死因顺位 死亡率 影响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死亡监测资料 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