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昭勇

作品数:44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耐药
  • 13篇耐药性
  • 7篇埃希菌
  • 7篇大肠埃希菌
  • 6篇细菌
  • 5篇单胞菌
  • 5篇阴道
  • 5篇阴道病
  • 5篇酸酶
  • 5篇唾液
  • 5篇唾液酸
  • 5篇唾液酸酶
  • 5篇唾液酸酶法
  • 5篇酶法
  • 4篇医院感染
  • 4篇铜绿
  • 4篇铜绿假单胞
  • 4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内酰胺酶
  • 4篇细胞

机构

  • 40篇太和医院
  • 5篇湖北医药学院...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十堰市妇幼保...
  • 1篇十堰市红十字...

作者

  • 43篇张昭勇
  • 15篇张吉才
  • 11篇李显东
  • 11篇杨宏伟
  • 10篇娄国平
  • 9篇吕军
  • 6篇王元元
  • 5篇张珍
  • 4篇谢飞
  • 3篇陈永梅
  • 3篇杜毅
  • 3篇吴均竹
  • 2篇付红霞
  • 2篇彭敬红
  • 2篇向勇
  • 2篇郭建华
  • 2篇陈玲
  • 2篇蔡克涛
  • 1篇吴玉竹
  • 1篇杜娟

传媒

  • 7篇国际检验医学...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5篇郧阳医学院学...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5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本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医院感染特征,探讨SMA医院感染患者的预后及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和减少SMA医院感染,降低患者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2013年临床分离的238株SMA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1∶2成组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同时期非SMA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SM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38株SMA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对19个与SMA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使用(OR=2.015,95%CI=1.420-2.858)、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OR=2.249,95%CI=1.501-3.372)和ICU入住〉7 d(OR=2.216,95%CI=1.530-3.208)是SMA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OR=0.459,95%CI=0.307-0.688)。结论:医院感染SMA耐药性强,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SMA医院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预防其感染扩散。
吕军张昭勇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预后
ICU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6月ICU分离的516株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做为对照组,对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35株为碳青霉烯耐药株,占26.17%。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组与非耐药组耐药率比较发现,除对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对其他测试的抗生素耐药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OR=2.407;95%CI:1.609~3.601)、纤维支气管镜(OR=1.987;95%CI:1.116~3.537)、和PACHEⅡ评分大于20(OR=2.558;95%CI:1.579~4.145)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和联合用药)和基础疾病(COPT和神经损伤)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呼吸道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株流行严重,碳青霉烯耐药株的耐药性强,感染或定植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碳青霉烯耐药株肺部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预防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扩散。
娄国平张昭勇周作华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抗药性
多种探针的RT-PCR检测H5N1病原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与应用多种探针的 RT-PCR分析 H5N1病原体的检测方法体系。方法通过 GenBank发表的基因序列分析,针对保守区分别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P1/P2,P3/P4)。通过对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两种病毒的快速双重PCR方法。结果合适引物浓度:P1/P2为0.32μmol/L,P3/P4为0.96μmol/L。双重检测的最小病毒核酸量为2 ng/μl,H5N1病原体混合液在相对应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而其他病毒及空白对照均未出现条带。结论多种探针的RT-PCR分析对于 H5N1病原体检测方法在合理引物浓度的应用下具有很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值得在检验中推广应用。
娄国平李显东张昭勇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H5N1病原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耐药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的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11年1至12月临床分离的825株E.coli对PIP-TAZ的耐药率及感染患者的预后,以PIP-TAZ敏感大肠埃希菌为对组,对PIP-TAZ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25株大肠埃希菌中,86株为PIP-TAZ耐药株,其中3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48株产高水平的青霉素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使用(OR=2.058,95%CI为1.237~3.430)和ICU入住比例(OR=1.871,95%CI为1.051~3.329)是PIP-TAZ耐药E.coli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株感染或定植患者病死率与敏感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P-TAZ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敏感株(t=14.1,P<0.05)。结论:ICU入住比例和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使用是PIP-TAZ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张华张昭勇杨宏伟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预后
ICU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调查ICU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入住ICU且接受尿路插管的526例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CAUTI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6例患者CAUTI发病率为30.23%。尿路插管时间>7 d、患糖尿病与妇科感染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封闭引流系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AUTI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结论 ICU患者CAUTI发病率高,严格掌握留置导尿适应证、加强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有利于控制感染。
张昭勇张吉才陈永梅
关键词:ICU病原菌
碳青霉烯耐药与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碳青霉烯耐药与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按照CLSI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分离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将细菌分为碳青霉烯耐药和非耐药2组。结果 171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有115株(67.3%)为多重耐药,56株(32.7%)为泛耐药。其中碳青霉烯耐药组中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96.1%(99/103),泛耐药菌的分离率为57.3%(59/103);而碳青霉烯非耐药组中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仅为23.5%(16/68)。多重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极高,仅对多黏菌素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100%),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流行极其严重,特别是在碳青霉烯耐药菌组中更为普遍。MDRAB不但耐药性强,并且极易通过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及医护人员在患者之间传播,提醒应高度重视院内环境监测及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
张昭勇李晓强杨宏伟王元元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耐药多重耐药泛耐药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该院2011年1~12月,从不同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出的825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资料,以PIP-TAZ敏感株为对照,分析PIP-TAZ耐药株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阿莫西林(AMOX)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的使用(OR=2.058,95%CI:1.237~3.430)和ICU入住比例(OR=1.871,95%CI:1.051~3.329)是PIP-TAZ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IP-TAZ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敏感株(t=14.1,P<0.05)。结论对AMOX或AMC使用的控制有助于预防PIP-TAZ耐药菌感染在住院患者中的扩散。
张昭勇张吉才杜毅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药性青霉素酶
尿抗原与痰抗原联合检测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尿抗原和痰抗原联合检测对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对每例患者同时采集尿及痰标本,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尿和痰肺炎链球菌抗原,并对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
张昭勇吕军张吉才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肺炎
联合应用多项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血清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Livin蛋白、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卵巢上皮性癌组)、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良性卵巢肿瘤组)与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各60例。比较组间血清PTEN、Livin、HE4、CA125水平差异;比较卵巢上皮性癌不同病理分期及预后患者PTEN、Livin、HE4、CA125阳性率差异;比较单独应用PTEN、Livin、HE4、CA125及联合应用4项指标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效能。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PTEN水平明显低于,Livin、HE4、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卵巢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18) μg/L比(192±9)、(178±10)μg/L,(76±13)μg/L比(19±11)、(22±11)μg/L,(294±34)pmol/L比(57±22)、(65±23)pmol/L,(735±57)U/ml比(20±8)、(21±12)U/ml](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PTEN阳性率明显低于,Livin、HE4、CA125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卵巢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2/60)比50.0%(30/60)、46.7%(28/60),63.3%(38/60)比0.0%(0/60)、1.7%(1/60),55.0%(33/60)比3.3%(2/60)、6.7%(4/60),70.0%(42/60)比3.3%(2/60)、6.7%(4/60)] (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中,随病理分期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和死亡的发生,Livin、HE4和CA125阳性率明显增加,PTEN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PTEN、Livin、HE4、CA125单项及联合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6.3%、82.4%、81.6%、73.0%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83.3%、81.9%、884%、85.0%和86.2%,联合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项诊断(均P〈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TEN、Livin、HE4、CA12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异常表达,与患者的�
娄国平李显东张昭勇金志雄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LIVIN蛋白糖类抗原125
2010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MDRO医院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TE 5.4软件分析分离菌的分布、分离率及药敏结果。结果 3 737株分离菌中有2 255株为MDRO(60.3%),主要多重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E.coli)和克雷伯菌(KNP)以及碳青霉烯耐药不动杆菌(CRABA)和铜绿假单胞菌(CRPAE)。革兰阳性MDRO仅对万古霉素和米诺环素比较敏感,MRSA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MRCNS更加严重,两者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米诺环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对多黏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感。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在临床分离菌株中非常普遍,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合理选用抗菌药,及早检测MDRO,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是控制感染播散的可行方法。
张昭勇李显东吴均竹张珍杨宏伟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耐药性监测标本分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