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忠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无锡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药
  • 3篇血药浓度
  • 3篇药浓度
  • 3篇抑郁
  • 3篇用药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代谢
  • 2篇血药浓度监测
  • 2篇药品
  • 2篇药物
  • 2篇抑郁症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科
  • 2篇抗精神病
  • 2篇抗精神病药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无锡市精神卫...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5篇张忠东
  • 2篇曲衎衎
  • 2篇王琦
  • 2篇于海燕
  • 2篇程灶火
  • 1篇曹莉
  • 1篇汪艳
  • 1篇惠存竹
  • 1篇彭光海

传媒

  • 4篇中国药房
  • 2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设备工程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YP2D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偏执型分裂症患者长期使用氯氮平剂量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CYP2D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偏执型分裂症患者长期使用氯氮平剂量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3年--2015年的偏执型分裂症住院患者300例,分析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长期使用氯氮平剂量的关联性。结果:患者制定的氯氮平治疗策略变化较小,偏执型分裂症患者在慢性期的服药剂量比较稳定;不同基因型日平均剂量最高相差70.4mg,接近临床使用的3片普通片剂的氯氮平。结论:对长期单一口服氯氮平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而言,CYP2D6SNP多态性通过一种非常精细的方式影响氯氮平的临床使用剂量。
王姝姗张忠东
关键词:CYP2D6SNP氯氮平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高脂血症(HL)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MS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健康志愿者4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根据是否患有HHcy分为MS合并HHcy组(n=55)与MS未合并HHcy组(n=43),根据是否患有HL分为MS合并HL组(n=41)与MS未合并HL组(n=57)。比较不同组别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的情况。结果 MS合并HHcy组与MS未合并HHcy组患者A1298C位点的基因型无显著差异(P> 0. 05),而C667T位点的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P <0. 05)。MS合并HL组与MS未合并HL组患者C667T与A1298C位点的基因型均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C667T与A1298C位点的基因型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MTHFR C667T基因突变是诱发HHcy的高危因素。
张萍万萍张忠东朱燕忠许黎霞周琳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基因型基因多态性
无人自助云药房在医院门诊药房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评价无人自助云药房在医院门诊药房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引入门诊药房第二类精神药品无人自助云药房,对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比分析无人自助云药房使用前后医嘱药品调配时间、医嘱药品调配差错率和特殊药品管理效率。结果:无人自助云药房实现了第二类精神药品不开锁自动调剂,每张处方平均耗时由使用前的(29.17±4.41)s降至(15.20±4.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5)。云药房使用前处方调配差错率为3.80%,使用后处方调配差错率为1.27%,两组处方调配差错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P<0.05);药品专人管理时间由使用前的平均(5.66±2.13)h/d降为(2.58±1.07)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5)。结论:无人自助云药房减少了药品暴露风险,可保证门诊特殊药品的专人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探索构建精神专科医院精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智慧药房提供新思路。
吴剑虹曹惠民李源潘轶婷张忠东
关键词:第二类精神药品
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血药浓度监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2年9月-2015年6月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监测棕榈酸帕利哌酮血药浓度37次,平均血药浓度(以帕利哌酮计)为(17.72±13.46)ng/ml,监测结果在目标值范围内(10~60 ng/ml)的有24次(64.86%);男性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平均血药浓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剂量患者血药浓度/剂量比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高于单药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为"缓解"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与"无效"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血药浓度受患者年龄及联合用药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患者症状优化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曲衎衎沈珍贤张忠东
关键词:血药浓度日剂量精神分裂症
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对精神科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研究
2017年
本文论述了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应用于精神科血药浓度监测的特点及优势,阐述了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的指导意义。
曲衎衎王姝姗杜志强张忠东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精神科合理用药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P组,41例)和利培酮组(L组,34例,研究过程中脱落1例)。P组初始剂量为单次口服3 mg,每隔1~2周增加剂量1次,增幅为每次3 mg,维持剂量稳定在6~12 mg/d;L组初始剂量为单次口服2 mg,每隔1~3周增加剂量1次,增幅为每次2 mg,维持剂量稳定在8~12 mg/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第6周末两组患者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精神病理症状分、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第2周末,两组患者PANS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其他时段,两组患者PANS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L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但L组有1例患者因肝功能损害退出试验。结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利培酮相当,但起效相对利培酮较快,且对肝功能指标无影响。
王琦张忠东于海燕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中的肥胖问题被引量:8
2010年
除去精神病症状本身对机体造成的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其他躯体疾病的危险性也高于普通人群。Kraepelin早在1919年就发现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异常的饮食行为并且在治疗初期就会出现体重的急剧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SGA)的广泛使用,肥胖问题变得尤为突出。40%~80%服用SGA的患者体重超出正常体重的20%。肥胖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危险因子,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上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张忠东程灶火
关键词:肥胖问题药物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正常体重代谢相关疾病精神病症状
丹参酮的抗抑郁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的抗抑郁作用。方法:丹参酮灌胃给药。通过尾静脉注射利血平(2mg·kg-1)复制小鼠抑郁模型,观察眼帘下垂动物数、运动不能动物数,测肛温;腹腔注射丁苯那嗪(40mg·kg-1)复制小鼠抑郁模型,观察眼帘下垂动物数和僵住动物数;尾静脉注射利血平(2mg·kg-1)后进行悬尾、强迫游泳实验,复制小鼠获得性绝望模型,观察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通过静脉注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盐酸色胺)复制大鼠惊厥模型,观察大鼠动作平均分值、拍打动作持续时间。结果:60、30、20mg·kg-1丹参酮可显著减少利血平复制的抑郁模型小鼠眼帘下垂、运动不能动物数,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肛温(P<0.05);60、30mg·kg-1丹参酮可显著减少丁苯那嗪复制的抑郁模型小鼠眼帘下垂、僵住动物数(P<0.01或P<0.05);60、30mg·kg-1丹参酮可显著缩短绝望模型小鼠悬尾不动、游泳不动时间(P<0.01);42、21、14mg·kg-1丹参酮可显著降低盐酸色胺复制的惊厥模型大鼠动作平均分,42、21mg·kg-1丹参酮可显著缩短模型大鼠拍打动作持续时间(P<0.01或P<0.05)。结论:丹参酮有一定抗抑郁作用。
张忠东曹莉程灶火
关键词:丹参酮抗抑郁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某院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应用分析
2025年
目的:我院专科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应用。方法:制定出我院医疗设备绩效评价方案及评价指标,分析2023年全年22台专科设备年度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以及社会效益,指导我院医疗设备绩效评价运行。结果:根据绩效评价体系得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优秀(≥90分)、良好(≥80分,<90分)、及格(≥60分,<80分)、不及格(<60分)。得分优秀的设备有14台,得分良好的设备有5台,得分及格的设备有2台,得分不及格的设备有1台。结论:绩效评价指标能一定程度上反应我院专科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情况,具有可操作性,有力地补充我院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
刘合岭张忠东汪艳
关键词:绩效评价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116例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抑郁症患者297例,分为艾司西酞普兰(20 mg.d-1)组116例,度洛西汀(60 mg.d-1)组105例,帕罗西汀(20 mg.d-1)组76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作为主要指标评价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度洛西汀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1.7%,77.8%及79.4%,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患者中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迅速,不良反应适中,是一种新型安全的抑郁症治疗物。
王琦张忠东于海燕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帕罗西汀抑郁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