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裕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害虫基因防治新方向:转基因昆虫的研究被引量:29
- 1998年
- 张忠信张光裕
- 关键词:害虫基因防治转基因昆虫
- 控制棉铃虫的生态学途径——病毒生防被引量:1
- 1995年
- 张光裕,孙修炼:控制棉铃虫的生态学途径——病毒生防,《生态农业研究》,3(3)1995:26—29 棉铃虫是危害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害虫,危害棉花等多种作物。由于它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增强,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难以控制该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因此,开展生态控制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开发的昆虫病毒杀虫剂。本文主要介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基本特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病毒生防技术及其效果。
- 张光裕孙修炼
- 关键词: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
- 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新剂型(乳悬剂)开发和应用研究
- 张光裕张患信孙修炼张忠甫
-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外首次成功研制出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商品化的新剂型-乳悬剂,筛选出优良的乳化剂,使病毒乳悬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扩散性能和悬浮性能。从超微结构、生物毒力、结构多钛、限制性内切酶...
- 关键词:
- 关键词:昆虫病毒棉铃虫病毒核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病毒杀虫剂
- 我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生产和应用概况
- 张光裕王锋白传贞
- 关键词:杀虫剂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杀虫剂
- 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基因型的虫体克隆被引量:15
- 1998年
- 首次利用虫体克隆技术,对野生型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W)的不同基因型进行了分离纯化。以较低浓度的HaSNPVW感染三龄初中国棉铃虫幼虫,病毒致死幼虫单虫收集,分别提取相应的病毒核酸,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得到了HaSNPV的七个不同基因型(HaSNPVG1至G7),其EcoRI酶切图谱均不相同。用BamHI酶切分析,七个基因型的酶切图谱只在一个片段上有显著区别:G1、G2、G3、G4DNA的BamHIh片段大小是3.30kb,G5、G6的这一片段的大小为3.5kb,而G7的这一片段为2.7kb。结果表明,野生型HaSNPV至少包含七个不同的基因型。
- 孙修炼张光裕张忠信胡志红
- 关键词: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型
- 昆虫包涵体病毒鉴别染色
- 张光裕
- 关键词:染色病毒昆虫病毒昆虫包涵体
-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滞留及作用被引量:9
- 1995年
-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杀虫剂可湿性粉剂防治第三代棉铃虫,防治效果为86.2%。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土壤中的滞留,结果表明:施用病毒杀虫剂1、3、5、7天和两个月后都可检测到该病毒的存在。1993年9月上旬从河南封丘棉田采集的露水,pH为7.98,病毒多角体在露水中保存3天,其生物活性无明显下降。
- 张忠信张光裕彭辉银陈新文
-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生态环境昆虫病毒
- 棉铃虫(Heliothisspp)核型多角体病毒四个分离株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0
- 1994年
- 本文从形态结构、生物活性、结构多肽、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核酸同源性等方面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四个分离株(两个SNPV分离株:HaS、HzS,和两个MNPV分离株:HaM1、HaM2)进行了比较研究。它们对中国棉铃虫二龄末三龄初幼虫的LD50佰依次为361、387、2633、3560PIBs/克饲料,当感染剂过为5×l03PIBs/克饲料时,其LT50值依次为4.6、4.9、6.4和6.6天。两个SNPV分离株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两个MNPV分离株。经SDS-PAGE分析,四个分离株多角体蛋白均为一条带,两个MNPV分离株结构多肽均具有相同的迁移率,两个SNPV分离株的结构多肽图谱也颇相似,但SNPV与MNPV分离株之间带型相差较大。各分离株基出组经BamHI、EcoRI、HindⅢ和XbaI消化后,得到的内切酶图谱表现为两个NMPV分离株一致,两个SNPV分离株也很相似,而SNPV与MNPV分离株之间相差很大。严格条件杂交结果表明:两个SNPV分离株的基因组有较高的同源性,而SNPV与MNPV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极低。
- 孙修炼张光裕
- 关键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活性
- 棉铃虫病毒杀虫悬浮剂
- 张忠信孙修炼张光裕张小霞袁克静牛国栋张海元
- 棉铃虫是我国农业上最严重的害虫,危害棉花、烟叶、辣椒、番茄、玉米等多种作物。上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爆发,给我国棉花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化学农药在防治棉铃虫时的超量使用,不仅加大了防治成本,而且使害虫抗性增加,环境污染严重...
- 关键词:
- 关键词: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
- 棉铃虫诱饵剂的研究
- 1980年
- 在棉铃虫的防治中,由于幼虫孵化后一、二天便蛀入蕾铃为害,较难触及农药,所以农药难以发挥药效,给防治上带来困难。因此,如何减少棉铃虫蛀入蕾铃的机会,对于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减少蛀入的方法之一,是在药液中添加刺激幼虫取食的物质,引诱幼虫取食更多的药剂,最后中毒而死。
- 张友清张光裕葛珞单子民
- 关键词:棉铃虫蕾铃NPV饵剂棉铃实夜蛾农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