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杰
- 作品数:35 被引量:3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疾控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疾控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设计专项调查表,调查各级疾控机构相关业务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情况、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等。结果被调查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疾控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较高(>90%),但对于服务主体、服务特征等认知较差。大部分疾控机构制订并实行了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方案或要点,开展了相关培训并参与了考核工作,分别占94.90%、96.94%和92.86%,但在省级项目基础上增加本地项目的机构仅占13.27%;疾控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参与人员不足(91.10%)、政府经费保障不足(86.64%),以及疾控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整合不足、缺乏合力(82.07%)等问题。结论疾控人员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疾控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参与率较高,但主动增加项目不足;人员不足、经费保障不到位以及医防整合不足是目前疾控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增加基层疾控机构人员,保证相关工作经费投入,加强医防整合,更好地发挥疾控机构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的作用。
- 韦余东孟强张人杰李娜张双凤张新卫
-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 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流行期间公众负面心理特征研究被引量:30
- 2015年
- 目的研究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流行期间公众的认知和情绪反应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群体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嘉兴、丽水市3个地区19个区(县)的57个街道(乡镇)作为调查现场。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319名一般大众人群;采用普查法筛选390名H7N9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人员,其中,患者家属109名,医务人员281名。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年龄〉10岁;能够独立或在调查人员询问下完成问卷。本研究共计调查2709名对象,使用H7N9禽流感风险感知和应对问卷、负面情绪问卷对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以及疫情相关负面情绪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公众风险感知和应对与负面情绪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709名调查对象中有95.10%(2576名)的公众对疾病的风险有不同程度的感知,91.00%(2465名)的公众采取了疫情应对措施。调查对象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维度负面情绪的阳性率分别为36.40%(986名)、37.21%(1008名)、79.70%(2159名)、33.41%(905名)、27.69%(750名)(χ2=1935.89,P〈0.001);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及一般大众人群抑郁得分的P50(P25~P75)分别为0.50(0.00~0.83)、0.17(0.00~0.67)、0.17(0.00~0.50)分(日=7.27,P=0.030);神经衰弱得分分别为0.20(0.00—0.60)、0.2(0.00—0.40)、0.00(0.00—0.20)分(H=64.74,P〈0.001);恐惧得分分别为0.83(0.33~1.17)、0.33(0.17—0.67)、0.33(0.17~0.83)分(H=30.03,P〈0.001);强迫.焦虑得分分别为0.17(0.00~0.50)、0.00(0.00~0.33)、0.00(0.00~0.17)分(H=51.82,P〈0.001)。一般大众�
- 张人杰姜婷婷李娜王臻刘碧瑶方乐张新卫
- 关键词:禽流感心理过程公众负面情绪
- 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全球分布地理信息系统时空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了解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疫情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为研究病毒的传播途径与机制提供假设和间接证据,为疾病的预防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2003年3月一201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中官方确认的5963起暴发事件,运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空间自相关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手段对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的全球分布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结果2003-2012年共标记5963个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暴发点,亚洲、欧洲、非洲暴发点分别为3647、1309、1007个,分别占61.16%、21.95%、16.89%;业洲国家越南暴发点数(1055个)和暴发率(2.22/百万头)最高,欧洲国家暴发点数最多的为德国(407个),暴发率最高的为罗马尼亚(1.09/百万头),非洲国家埃及暴发点数(758个)和暴发率(1.35/百万头)最高;窄问自相关函数(Moran’s,)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3月-2006年3月实际K值在0~5000km尺度范围内大十期望K值(Moran’s,=0.19,P〈0.05),2006年4月-2009年7月实际K值在0~4500km尺度范围内大于期望K值(Moran’s,=0.02,P〉0.05),2009年8月一2012年3月实际K值在0~6000km尺度范围内大于期望K值(Moran’s,=0.10,P〈0.01),其分布特征随着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变化而改变。结论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的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异质性,其空间分布模式对疫情预警有重要意义,人类活动、候鸟迁徙可能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途径。
- 张人杰葛尓佳张双凤韦余东李娜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浙江省≥60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感染者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浙江省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本土感染者流行特征,为完善老年人群本土奥密克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2年3月1日—4月30日浙江省≥60岁COVID-19本土感染者个案资料,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统计描述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以及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共报告≥60岁COVID-19本土感染者163例,其中确诊病例82例,占50.31%;无症状感染者81例,占49.69%。确诊病例中轻型69例,占84.15%;普通型13例,占15.85%;无重型/危重型及死亡病例报告。感染者男女比为0.92:1;年龄最小60岁,最大95岁,中位年龄68岁;职业以非社会就业人员为主,共113例,占69.33%;75例患有基础性疾病,占46.01%;93例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占57.06%;发现方式以集中隔离为主,共114例,占69.94%。与无心脑血管疾病组相比,心脑血管疾病组普通型(以无症状感染者为参照)构成比更高(P=0.008);与未完成新冠病毒加强免疫接种组相比,加强免疫接种组普通型(分别以无症状感染者、轻型为参照)构成比更低(P=0.015;P=0.012)。结论 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加强接种以及加快研制更具针对性的奥密克戎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老年感染者总体症状较轻,仍需关注其病情变化,并应重视老年人日常社区生活和职业相关疫情风险环节,提高疫情早期发现和管控能力。
- 刘碧瑶王臻戚小华张人杰边俏江敏
- 关键词:老年人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1年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服务于常态下的基本民生保障需求,而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非常态下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未被满足。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必要而迫切。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基于对浙江6个地市调研的一手资料分析和针对各级政府文件的文本分析,形成了公共服务要素识别、公共服务应急管理机制和智慧治理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应急状态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应急处置服务要素清单、应急管理机制和优化的应急预案,并提出"战略思维""平战结合""高效协同""智慧治理"的政策建议,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韦余东刘晓婷李娜张人杰何凡周标鲍晨贾成静何文炯胡崇高
-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服务应急管理
- 层次分析法在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为应急能力的量化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在应用Delphi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邀请15名专家对指标间两两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构建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结果应急体系建设、队伍建设、保障能力、处置能力、监测预警能力、科研与合作交流能力、信息沟通与部门协作能力7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72 0、0.231 5、0.155 8、0.209 7、0.097 5、0.036 1、0.097 5,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满意度,一级指标CI=0.02,CR=0.01,二级指各项CI和CR值均<0.1。结论指标权重合理体现了各指标在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组成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为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量化的评价工具,有利于机构间的横向比较,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 韦余东张人杰张新卫张双凤李娜王臻
- 关键词: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 浙江省2013—2014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2013—2014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时空分布模式,为疫情的有效防控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省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据,应用Arc GIS 10.0软件分析病例分布的趋势和聚集性,并预测区域发病风险。结果浙江省2013—2014年共报告14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分别于2013年3—4月(45例)和2014年1—2月(84例)出现2个疫情高峰;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病例分布的聚集性(I=0.51,Z=6.48,P<0.001)较2013年病例分布的聚集性(I=0.27,Z=5.93,P<0.001)有所增强;热点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中北部的杭州市区、余杭区、萧山区、富阳市、德清县、海宁市等6个地区(Z≥1.96),2014年热点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安吉县、柯城区、宁波市区、慈溪市、余姚市等5个地区(Z≥1.96);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在东西方向上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呈逐步上升趋势;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与人口密度和纬度有关(均P<0.05),纬度越高、人口密度越大,出现病例的数量越多;协同克里金插值法预测结果显示,浙江省中北部地区以及东部沿海部分地区出现疫情的概率较高,与病例空间分布较为一致。结论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发病在时间和空间尺度均有明显空间聚集性,以冬春季节和浙江北部地区的疫情较为严重。
- 张人杰李娜王臻李傅东刘碧瑶
- 新常态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对浙江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等级状态和存在问题,提出新常态下疾控机构应急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分别设计市级和县级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调查评估问卷,对浙江省市、县两级疾控中心进行普查;计算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得分、综合评价指数和等级状态。结果浙江省11个市级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数(I)平均为0.872,最高为0.956,最低为0.778;一级指标评价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监测预警能力(0.960)、信息沟通与部门协作能力(0.960)、应急处置能力(0.950)、应急队伍建设(0.923)、应急保障能力(0.838)、应急体系建设(0.724)、应急科研与合作交流能力(0.470)。87家县级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数(I)平均为0.814,最高为0.875,最低为0.751;市、县疾控中心应急能力总体等级划分均为B,等级状态为"较强",有10家县级疾控中心应急能力等级状态为"弱"。结论浙江省市(县)疾控机构总体应急能力较强,但应急科研与合作交流能力、应急体系建设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短板,提升的迫切性较高。
- 韦余东张人杰汪娟王臻刘碧瑶张雪海夏时畅
- 关键词:疾控机构应急能力
- 浙江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调查与评价被引量:6
- 2019年
- 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核心职能之一[1]。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发与输入性传染病频发[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拓展[3-5]、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检测需求增加[6]等,处于基层一线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对其检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浙江省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外开放前沿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履行和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定期分析与评价。本研究对2016年浙江省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检验能力进行调查与评价,以期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实验室建设,提升检验能力提供依据。
- 韦余东张雪海张人杰李娜邢宇航张双凤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
- 杭州市小学生睡眠时间与特质应对方式关系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分布、特质应对方式情况,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于2015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所小学四、五、六年级的2691名小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睡眠时间及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结果小学生睡眠时间<8 h为486人(18.06%),8 h~为1993人(74.06%),≥10 h为212人(7.88%)。性别、学校所在地、是否超重肥胖是小学生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均P<0.05)。城区学校小学生睡眠时间8 h~的比例较高,为79.65%。超重与肥胖学生睡眠时间<8 h的比例(21.70%)高于体质指数正常的学生(16.99%)。小学生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PC)的平均得分为(33.12±6.13)分,消极应对(NC)的平均得分为(24.03±7.37)分;不同学校小学生PC、NC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学校、班级、以及超重肥胖与否后,睡眠时间与特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大部分小学生睡眠时间未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睡眠时间与特质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睡眠时间,引导积极的应对方式。
- 李娜周颖林永兴张人杰邢宇航张雪海郑琳张双凤王臻
- 关键词:小学生睡眠时间特质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