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璐

作品数:1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药物
  • 4篇心肌
  • 3篇副作用
  • 2篇心电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药物副作用
  • 2篇药物所
  • 2篇基因
  • 2篇肌病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过敏
  • 2篇肥厚
  • 2篇胺碘酮
  • 1篇蛋白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态心电图

机构

  • 14篇青岛市第三人...
  • 4篇解放军第40...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篇孙璐
  • 9篇张筠
  • 5篇王燕
  • 5篇李成建
  • 3篇袁帅
  • 3篇刘歆
  • 3篇蒋欣
  • 2篇赵雯娜
  • 2篇刘杰
  • 2篇李荣
  • 2篇梁琰
  • 2篇王芳
  • 1篇郭鹏菊
  • 1篇于海初
  • 1篇柯银花
  • 1篇张文燕
  • 1篇邹玉宝
  • 1篇蔡尚郎
  • 1篇张长青
  • 1篇李晓

传媒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医药导报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5篇199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胺碘酮不良反应被引量:1
2005年
孙璐张筠
萘普生不良反应
1997年
报道萘普生致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心动过缓、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血尿等不良反应.
李成建蒋欣朱艳珍孙璐张筠
关键词:萘普生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血尿药物副作用
SCNN1B基因变异与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验证SCNN1B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的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423例高血压非左室肥厚患者和27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进行SCNN1Brs12447134位点多态性检测。所有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测。结果:rs12447134AA、AC、CC基因型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组的频率分别为69.8%、25.1%、5.1%,在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中为73.9%、23.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显性模式型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BMI、SBP、DBP、血糖等传统危险因素后,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和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各心脏超声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AC+CC基因型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组风险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OR=1.230,95%CI:0.878~1.723,P=0.228)。结论:SCNN1B基因多态性rs12447134与高血压相关左室肥厚可能无关。
邢晓博刘福颂王芳邹玉宝赵雯娜张克传刘杰尚兴福樊光红刘歆孙璐袁帅李荣梁琰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的变化 ,探讨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4 8例ACS、4 6例稳定型心绞痛 (SA)和 4 0例健康者血浆MCSF及白介素 6 (IL 6 )水平。结果 ACS患者MCSF和IL 6水平均显著高于SA患者 [MCSF :(4 6 3.4 8± 5 0 .99)ng/L vs(30 8.2 0± 4 7.75 )ng/L ;IL 6 :(9.0 2± 5 .12 )ng/L vs(4 .71± 1.73)ng/L ,P均 <0 .0 0 1]。SA患者MC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 [(30 8.2 0± 4 7.75 )ng/Lvs(2 82 .2 8± 2 3.35 ) ,P <0 .0 5 ]。进一步研究发现ACS患者MCSF水平与IL 6呈显著正相关 (rs=0 .4 87,P <0 .0 0 1)。结论 MCSF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
于海初孙桂霞郭鹏菊张文燕蔡尚郎孙璐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QRS波终末变形的预后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AMI的首份心电图,根据有无QRS波终末变形,将其分为两组,甲组为变形组58例,乙组为无变形组123例。结果甲组的CPK、CPK-MB的峰值、住院死亡率、心功能Killip≥Ⅲ级的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P<0.05)。结论AMI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早期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负性预后的指标之一。
孙璐张筠王燕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预后QRS波
药物所致哮喘
2005年
孙璐张筠王燕李成建
关键词:致哮喘药物所妥布霉素皮肤潮红用药过程湿罗音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文摘)
1997年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文摘)1过敏性休克林丽娇报道,一男性患者因慢性淋病静滴环丙沙星200mg/100ml,当静滴至5min后,出现口唇先白后紫绀,呼吸困难,心慌,大汗淋漓,血压过低,脉搏微弱。立即停药,静滴地塞米松,快速补液,上述症状逐渐缓解。[中国医...
李成建蒋欣柯银花张筠孙璐
关键词:环丙沙星药物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静脉炎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18例临床分析
1997年
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首次发生的心肌梗死,既往无心绞痛病史,梗死范围大,透壁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龄均为室壁瘤形成的影响因素。室壁瘤的主要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建议梗死期间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防治室壁瘤的形成。
孙璐王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壁瘤
药物所致猝死
2005年
孙璐张筠王燕王增泮
关键词:猝死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G772A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HCM家系中利用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的方法对HCM先证者的30个与遗传性心肌病相关的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家系内及200例健康志愿者中进行验证。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该家系6例有血缘关系的研究对象中3例携带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c.G772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BPC3的258位的谷氨酸(E)变为赖氨酸(K)。其余家系成员未发现此突变。200例健康志愿者中未见异常。先证者及其女儿发病年龄晚且均伴有心悸、胸闷的症状,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基底段增厚(16~18 mm)。先证者目前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为56 mmHg(1 mmHg=0.133 kPa),属于猝死高危人群。结论:全面基因检测有利于临床危险分层及早诊治。MYBPC3的剪切位点突变c.G772A可能是该HCM家系的致病突变。
邢晓博刘福颂王芳宋雷赵雯娜刘杰张克传朱玉召刘歆袁帅孙璐尚兴福李荣梁琰李晓樊光红张长青
关键词:基因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