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 作品数:26 被引量:8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化学+”多维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2023年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高校肩负着培养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创能力的高质量化学专业人才的重任,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以及“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本文作者王玉忠教授长期倡导本科创新教育、深耕教学改革,牵头创建了“化学+”多维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创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体系.通过院士引领“化学+”育人模式的构建、实践及推广,探索出一条高水平化学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王玉忠 郑成斌 宋飞 游劲松 苏燕 姜林 祝良芳 胡常伟 陈思翀 谢均 李梦龙 肖波 王健礼 夏传琴关键词:高等教育 IEA-PPR用于降水的pH值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0 2005年 The main idea and algorithm of the 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PPR)based on immune evolutionary algorithm(IEA)are introduced to study the data of the Dongguan’s precipitation of 2003.The model of PPR was built to predict the pH value in precipitation.The result shows this method is steady and has good prediction precision,and has a better prediction result than that of MLR. 姜微 罗晓虹 姜林 印家健 李梦龙关键词:免疫进化算法 创新型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探讨 对国内高校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因当前高校过分强调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创新,造成了片面看中结果、文章影响因了,而忽视了对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最终造成导师和学生对研究生课程的轻视。因此,研究生课程... 苏燕 姜林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化学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质量 科研教学互动-学科交叉技术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科学,随着各学科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尤其是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使得当今的分析化学已发展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科学'。其中... 蒲雪梅 姜林 文志宁 肖秀婵 苏燕 李梦龙关键词:分析化学 课程教学改革 化学计量学方法 文献传递 构建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实践性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的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各教学单位纷纷大胆探索和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结合自身学科特点,逐步探索出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实践性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 苏燕 姜林 王智猛 李梦龙关键词:化学专业 资源整合 进一步深化大学化学实验改革,加强学生研究性能力的培养 根据高等教育的新发展需求,对大学化学实验研究性特色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介绍了在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中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研究性能力的培养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措施,旨在使学生在研究性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蒲雪梅 李梦龙 周歌 姜林 熊庆 游劲松 陈华关键词:高等教育 化学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研究生创新素质提高探索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应重视创新素质的提高。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创新人才培养列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1]。四川大学制定'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若干补充意见',加... 姜林 李梦龙关键词:博士生 研究生教育 文献传递 化学类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设置探讨 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任,化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的设置围绕这一中心,既要突出专业知识和素养,又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制定了化学一级学科硕博士培... 姜林 李梦龙 苏燕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课程设置 一种基于网络和微环境的热点残基预测模型 Predicting hot spots in protein-protein interface by using computational methods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as i... 叶铃 匡启帆 姜林 罗杰斯 蒋艳萍 丁占岭 李益洲 李梦龙关键词:蛋白质 网络 微环境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实践与国际课程周”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为落实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每年春季学期末设立2-4周“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经过2年的实践周的教学安排,化学学院探索出一套“实践与国际课程周”教学管理体系,逐渐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 姜林 苏燕 徐立勤 李梦龙 蒲雪梅关键词: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