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雄飞

作品数:13 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4篇小儿
  • 3篇疗效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孕妇
  • 2篇早产
  • 2篇综合征
  • 2篇肺炎
  • 2篇病毒性
  • 1篇胆红素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钙
  • 1篇断脐
  • 1篇断脐方法
  • 1篇多糖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新生儿溶血

机构

  • 13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13篇周雄飞
  • 6篇毛开新
  • 1篇涂亚莉
  • 1篇郑君
  • 1篇程学文

传媒

  • 3篇云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氨溴索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人院的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固尔苏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参数以及肺部合并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后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以及吸入氧浓度(Fi02)分别为(15.33±1.13)cmH:O、(3.21±0.51)cmH20和(40.2±5.7)%,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氧疗时间(61±15)h及住院天数(13.6±6.4)天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8)h和(19.2±7.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结论:采用固尔苏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儿血气和机械通气情况,且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氧疗时间及住院费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应用。
周雄飞郑君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盐酸氨溴索固尔苏
补锌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血锌、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分析口服补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RE)儿童血锌、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集82例RE患儿,随机分为补锌组42例,基础治疗组40例。基础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补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葡萄糖酸锌20mg/d,连续治疗14d。两组患儿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锌、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炎症因子水平,并与同期102例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RE患儿血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RE患儿血锌、IgG、IgA、IgM、C3、C4和IL-2水平明显增高(P<0.05),TNF-α和IL-8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治疗组比,补锌组血锌、IgG、IgA、IgM、C3、C4和IL-2水平明显增高(P<0.05),TNF-α和IL-8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治疗组比,补锌组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RE患儿缺乏微量元素锌,伴随IgG、IgA、IgM、C3、C4降低,促炎因子增高,抑炎因子降低。补充锌可提高RE患儿外周血IgG、IgA、IgM、C3、C4和IL-2,降低TNF-α和IL-8,缩短肠炎症状持续时间。
周雄飞郑君
关键词:免疫蛋白补体炎症因子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观察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效果良好,能缓解患儿症状,更利于患儿康复。
唐春花陆遥涂亚莉周雄飞
关键词:康复护理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效果
中药中频穴位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药中频穴位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肺炎患儿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中频穴位导入,从患儿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肺部病变吸收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对2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8.90%(P<0.05)。结论中药中频穴位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可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较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唐春花毛开新李博周雄飞
关键词:小儿肺炎肺炎喘嗽肺俞中药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在辅助治疗小儿原发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结合笔者在小儿原发肾病综合征治疗中,运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辅助治疗的相关情况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序贯法将选取的64例研究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普通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测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且治疗组患儿利尿、消肿、尿蛋白转阴所花费时间更短,没有出现出血情况,仅出现1例血小板减少;结论: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可取得确切效果,更安全,值得借鉴。
周雄飞郑君毛开新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疗效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4
2014年
目的分析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来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96例,均给予常规退热、镇咳和祛痰治疗,其中48例患儿应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为联合治疗组,其余48例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为常规治疗组。统计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成功率、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7.92%,常规治疗组治疗的总成功率为85.42%(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哕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O.05)。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O.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成功率高、起效快、不良反廊少.比单纯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具有特异件.
周雄飞郑君毛开新
关键词: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小儿支原体肺炎
异芒果苷通过调节PTEN-PI3K-AKt-mTOR通路抑制恶性胶质瘤的恶性行为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索异芒果苷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U251细胞,以一定浓度梯度的异芒果苷与U251细胞共孵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纵向迁移能力,划痕实验检测横向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TENPI3K-AKt-mTOR通路的变化,PTEN-siRNA予以验证。结果 与一定浓度梯度的异芒果苷共孵育后,MTT法检测发现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以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下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发现U251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浓度依赖性下降,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发现U251细胞的纵向迁移和侵袭能力浓度依赖性下降,划痕实验发现U251细胞的横向迁移能力浓度依赖性下降,免疫印迹检测发现,PTEN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上调,而磷酸化的PI3K、磷酸化的AKt及磷酸化的mTOR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TEN-siRNA沉默PTEN可抵消异芒果苷的抑制作用。结论 异芒果苷可以抑制恶性胶质瘤U25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作用机制与调控PTEN-PI3K-AKtmTOR通路有关。
唐春花宁志丰周雄飞毛开新胡美纯吴喆王龙苏延停刘星吟
关键词:U251细胞
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早产认知障碍大鼠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来分析早产合并认知障碍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怀孕16~17d的SD大鼠连续2d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孕21d时行剖宫术,将早产大鼠随机分配给代母鼠喂养,建立早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LPS组);同时,腹腔注射PBS结合自然分娩作为对照组(Con组)。两组大鼠乳鼠出生30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早产大鼠的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对大鼠粪便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并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LPS组大鼠找到指定平台的平均时间明显长于Con组(P<0.05);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显示,LPS组BDNF表达减少;HE染色显示,LPS组CA1区和DG区神经细胞浓染增多,DG区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稀疏,提示LPS组大鼠海马体神经受损;16S rRNA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显示,LPS组较Con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有下调趋势,肠道放线菌门、厚壁杆菌门、拟杆菌门降低(P<0.05)。结论早产认知障碍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肠道菌群与早产儿脑发育存在相关性,寻找早产儿认知障碍关键功能菌,可为早产儿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新思路。
杨祺张诗懿但志威赵志伟周雄飞黄玮玲
关键词:脂多糖认知功能障碍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与母亲孕期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与母亲孕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2011年7月~2012年9月分娩的70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出生的140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母亲孕期情况进行调查,母亲孕期感染情况及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查有65例局灶性脑白质损伤,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脑室旁或半卵圆中心点状或斑片状DWI高信号,伴或不伴短T1短睨信号。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发现5例,表现为弥漫性损伤4例,表现为DWI弥漫性高信号改变,而TIN权及T2加权无信号改变。二次复查结果显示,局灶性损伤患儿有33例病灶消失,32例出现病灶缩小;弥漫性有3例出现病灶缩小,2例发展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例组母亲在孕期共有18例出现感染(25.71%),经医院明确诊断主要为风疹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对照组有5例新生儿的母亲出现孕期感染,占到调查人数的(3.57%)。病例组的孕期感染率为25.7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期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334,P=0.000),母亲孕期发生感染是新生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性因素(OR=9.346,95%CI=3.300~26.473)。结论:早产儿并发脑白质损伤和母亲孕期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应注意孕期保健,避免孕期感染,同时MRI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患儿的病情进行判断。
周雄飞万志婷郑君
关键词:早产儿孕期感染
分析两种断脐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两种断脐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产科收治的276例足月妊娠孕妇单胎顺产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断脐时间的长短,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受试对象出生时脐血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总胆红素(STB)和经皮胆红素(TC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Hb(t=4.365,P<0.001)、HCT(t=2.064,P<0.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早断脐和晚断脐两组新生儿中黄疸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两组研究对象第7天的总胆红素(STB)、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病理性黄疸组第7天的STB(t=1.433,P=0.155)、IBIL(t=1.661,P=0.099)、TBA(t=1.317,P=0.191)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断脐病理性黄疸组患儿血清中STB与IBIL(t=0.708,P<0.01)、TBA(t=0.723,P<0.01)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延长断脐法和常规断脐法在黄疸发生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不会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病率的增加,其中晚断脐病理性黄疸组患儿血清中STB与IBIL、TBA呈现显著正相关。
郑君周雄飞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血红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