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5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宜兴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无锡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乳酸与乳酸清除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8例,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12h动脉血乳酸,计算12h乳酸清除率。以12h乳酸清除率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A组,131例)组和低乳酸清除率(<10%,B组,67例)组,比较两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S)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MOFS发生率低于B组(30.54%vs.73.13%)(P<0.01);A组病死率低于B组(22.90%vs.68.66%)(P<0.01)。结论约35%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12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王建君 周立平 吴达 蒋宽 许文辉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乳酸清除率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析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后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行介入术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实验组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针对治疗效果来说,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70.7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5)。针对临床相关指标来说,实验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72±2.08)d、(10.58±2.14)d、(14.26±3.02)d,对照组分别为(15.36±2.26)d、(14.06±2.23)d、(19.25±3.24)d,实验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0、7.950、9.020,P<0.05)。对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说,实验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后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周立平 储亮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 腰大池持续引流 并发症 急性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42例临床分析 目的: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共收治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现将其临床特征、原因与防治措施汇报如下.方法:研究对象本组共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16~70岁,平均... 许文辉 吴达 张翔 蒋震伟 周立平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27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许文辉 张翔 蒋震伟 吴达 周立平改良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48例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脑室外引流治疗。方法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48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结果 48例患者中有效率83.3%,死亡8例,病死率16.7%。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翔 沈春升 许文辉 蒋建刚 张建平 冯海湘 朱立平 万春阳 吴小明 周立平 张旭辉关键词:脑室外引流 高血压脑室出血 尿激酶 不同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开颅及神经内镜血中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2019年间符合因高血压性脑出血行血中清除术患者共94例,通过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43例)和开颅手术组(n=5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以及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MMP-9、CRP及IL-6含量,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术后康复状态。结果与开颅手术组相比较,神经内镜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为(85.3±11.7)min、术中出血量为(105.9±13.6)mL及住院时间为(19.6±5.2)d,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的(128.0±16.4)min、(183.1±19.3)mL及(27.3±7.5)d,同时神经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为(86.5±11.5)%高于开颅手术组的(73.6±12.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MP-9、CRP及IL-6均显著下降,神经内镜组MMP-9、CRP、IL-6分别为(72.0±4.6)μg/L、(21.9±3.6)μg/L、(7.3±3.0)mg/L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的(79.3±4.9)μg/L、(29.4±3.3)μg/L、(12.6±3.6)mg/L,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CNDS及ADL评分较术前好转,神经内镜组CNDS评分为(24.5±3.7)分、ADL评分为(57.7±14.5)分均优于开颅手术组的(32.0±4.0)分、(46.3±13.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神经内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9.30%(4/43)低于开颅手术组的23.53%(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较短,血肿清除率高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并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 储亮 周立平 朱立平关键词: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安全性 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入住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内镜治疗)58例和观察组(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治疗)52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0、3.032、17.59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颅内再次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颅内感染的比例较小,且消化道出血者及颅内再次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5.568,P<0.05)。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预后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结论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丁永宏 梁成 唐路 周立平关键词: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8分并伴有颅内出血的sTBI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将接受ICP监测的患者与未接受ICP监测的患者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是院内病死率。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sTBI患者中,47例(51.1%)接受了ICP监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ICP监测与病死率降低相关(P=0.041)。结论:行持续ICP监测的sTBI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蒋宽 许文辉 吴达 周立平 智通乐 蒋震伟 张翔 蒋敏杰关键词:持续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病死率 预后 一种可调式头部固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头部固定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壁开设有固定槽五,且固定槽五贯穿于箱体,所述箱体的顶壁上端和固定槽五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夹持板一、夹持板二和夹持板三,在未... 宗达 蒋奕帆 蒋宽 周立平 张翔 吴小明呼气末正压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选取监护病房内2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记录不同PEEP下(4 mm Hg、8 mm Hg、12 mm Hg)的ICP、平均动脉压(MAP)、CPP,研究其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PEEP升高后ICP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EEP为12 mm Hg时CPP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ICP、CPP变化明显,与MAP降低有关。结论 PEEP升高至12 mm Hg不会明显的影响ICP,ICP、CPP的变化受MAP变化的影响,在保持MAP稳定的前提下,使用PEEP是安全的。 陈华军 周立平 许文辉 张建平关键词:呼气末正压通气 重症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灌注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