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云
-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酮酸乙酯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 研究目的 1.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2.研究丙酮酸乙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理.观察丙酮酸乙酯是否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的升高而拮抗谷氨酸的神经毒性.对象和方法 1.实验对象:体外原...
- 欧阳颖苏浩彬赖文玉吴燕云方建培
-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复苏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需要复苏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产科出生的VLBWI和ELBWI 149例,根据复苏程序的不同,分为A级(无需复苏)、B级(初步复苏+常压给氧)、C级(初步复苏+气囊面罩正压通气)、D级(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E级(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肾上腺素),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儿复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臀位分娩、绒毛膜羊膜炎、羊水过少及孕母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增加复苏的风险;剖宫产可减少复苏的风险。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胎龄、出生体重、臀位分娩、羊水过少及孕母为SLE患者被选入模型。胎龄<30周的复苏风险是胎龄≥30周的2.19倍,ELBWI是VLBWI的2.49倍,孕母为SLE患者是非SLE患者的15.99倍,臀位分娩是正常胎位分娩的2.71倍,羊水过少为羊水量正常者的2.92倍。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臀位分娩、羊水过少及孕母为SLE患者是VLBWI和ELBWI需要复苏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具有以上高危情况的早产儿应及时做好新生儿复苏及抢救准备。
- 郑亮钗麦友刚吴燕云张红珊赖文玉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高危因素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药敏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区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儿58例,并将前后4年的病例分成2组,将病原学情况进行比较及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从26例VAP患儿中分离出病原菌株数为38株,主要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株)、溶血葡萄球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屎肠球菌(4株)、阴沟肠杆菌(3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从32例VAP患儿中分离出42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白杆菌(4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屎肠球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等较敏感,其他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左氧氟沙星以及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无耐药性,对其他的抗生素有较广泛耐药性。【结论】VAP致病菌耐药形势严峻,以多药耐药的条件致病菌为主,近年来VAP致病菌谱发生显著改变。
- 欧阳颖方建培麦友刚苏浩彬吴燕云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高氧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法体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MSC,利用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液对骨髓MSC进行转染;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A、B、C、D、E五组,A,B两组高氧暴露7 d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105/只和1×104/只)骨髓MSC,C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D、E两组为空气组,分别注射骨髓MSC和PBS,观察骨髓MSC在大鼠肺组织的分布情况、大鼠的体质量增长、肺系数、放射性肺泡计数(RAC)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A、B、D组肺组织中均可见GFP+细胞;MSCs干预3、7 d,A,B两组GFP+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高于D组(31.3±2.6%vs.11.8±1.3%,A组vs.D组,22.7±1.3%vs 11.8±1.3%,B组vs.D组,P<0.05);A组治疗第3、7、14天GFP+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高于B组,P<0.05;A、B两组治疗后体质量增长加快(66±9 g vs.48±7 g,A组vs.C组,P<0.05),肺系数降低(2.26±0.23%vs.2.9±0.4%,A组vs.C组,P<0.05),RAC值明显增加(9.2±0.7 vs.7.4±0.4,A组vs.C组,P<0.05),肺部炎性反应减轻;A组对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骨髓MSC均可以减轻高氧肺损伤,高剂量组对高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 张红珊方建培苏浩彬吴燕云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高氧肺损伤
- 丙酮酸乙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研究
-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实验对象7日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生大鼠.2.实验方法制作7日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生大鼠模型;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
- 欧阳颖苏浩彬吴燕云方建培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丙酮酸乙酯动物实验疗效评价
- 血液病住院患儿消化道出血46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住院儿童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6例血液病儿童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病儿童合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79%(46/2 568),其中78.26%(30/46)原发病为恶性血液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多伴随近期感染史(43例)、糖皮质激素(36例)及左旋门冬酰胺酶使用史(19例)、移植物抗宿主病(18例)及血小板减少(29例)等。经积极内科治疗、手术切除,介入栓塞等综合治疗后,治疗有效32例(69.6%),死亡14例(30.4%)。结论血液病住院儿童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预后差,应早期给予积极防治。
- 陈泽楷麦友刚吴燕云汤昔康方建培
- 关键词:血液病消化道出血儿童
- 新生儿罂粟壳中毒1例被引量:2
- 2002年
- 吴燕云黎阳苏浩彬
- 关键词:新生儿罂粟壳中毒
-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
- 2014年
- 患儿,男,出生2d,因吃奶、反应差2d,反复抽搐6h于2013年5月18日入院。患儿系孕1产1,39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85kg,出生时羊水清亮,自然啼哭,
- 雷嘉颖麦友刚张红珊赖文玉吴燕云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新生儿反复抽搐出生体重羊水清出生时
- 儿科血流性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儿童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从儿童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体资料,用WHONET 5.4软件分析病原体的构成情况及其药敏情况。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180株,细菌161株:革兰阳性菌94株,其中葡萄球菌69株;革兰阴性菌6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革兰阳性菌主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对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存在广泛的耐药。真菌有19株,对两性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均敏感。结论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以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致病的细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存在较高耐药性,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药敏选择药物,减缓耐药的出现。
- 欧阳颖罗玲苏浩彬吴燕云
-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药敏分析
- 丙酮酸乙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65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43)、HIBD模型组(n=61)和HIBD+EP处理组(n=61),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P(50 mg/kg)1次,此后每天1次,3 d后测定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含水量,TUNEL法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数;14 d后检测缺血侧和非缺血侧脑重量以判别脑萎缩程度。结果:HIBD+EP组脑组织SOD活性为(125.78±18.35)×103 U/(g protein),较HIBD模型组[(97.84±15.50)×103 U/(g protein)]明显增强(P<0.05);MDA含量为(4.42±1.04)μmol/(g protein),较HIBD模型组[(6.02±0.89)μmol/(g protein)]明显降低(P<0.05)。此外,HIBD模型组缺血侧(左侧)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非缺血侧(右侧)(P<0.05),EP治疗后两侧的脑组织含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EP减轻了缺血侧的脑水肿。同时HIBD+EP组缺血侧脑皮质和海马每个视野的凋亡细胞数目分别为96.63±10.08和41.91±9.96,较模型组(111.54±1.64和51.73±1.77)明显减少,但仍多于假手术组(P<0.05)。HIBD+EP组左脑萎缩程度为(13.25±5.19)%,较HIBD模型组[(20.32±5.10)%]明显减轻(P<0.05)。结论:EP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细胞凋亡,减轻脑萎缩,对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欧阳颖苏浩彬薛红漫吴燕云方建培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丙酮酸乙酯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