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关煜

作品数:73 被引量:67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肾功能
  • 17篇肾功能衰竭
  • 17篇功能衰竭
  • 16篇肾性
  • 15篇血液
  • 13篇血液透析
  • 11篇尿毒
  • 11篇尿毒症
  • 8篇肾性骨病
  • 8篇透析患者
  • 8篇急性肾功能
  • 8篇急性肾功能衰...
  • 8篇骨病
  • 7篇血透
  • 7篇肾性贫血
  • 7篇贫血
  • 7篇甲状旁腺
  • 7篇红细胞生成
  • 6篇肾衰
  • 6篇细胞生成素

机构

  • 55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市东方医...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市高血压...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4篇汪关煜
  • 35篇朱萍
  • 20篇钱莹
  • 17篇陈楠
  • 12篇王素娥
  • 12篇董德长
  • 8篇张文
  • 7篇陈晓农
  • 6篇周同
  • 5篇王伟铭
  • 5篇徐耀文
  • 4篇刘中民
  • 4篇任红
  • 4篇董晓蓓
  • 4篇俞海瑾
  • 4篇吴佩
  • 4篇沈平雁
  • 4篇杨敏
  • 4篇刘泳
  • 3篇冯伟

传媒

  • 7篇中华肾脏病杂...
  • 6篇肾脏病与透析...
  • 6篇上海医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2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被引量:36
2002年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肌酸磷酸激酶(serumcreatine phosphokinases,CPK),乳酸脱氢酶(L-lactate dehydrogenese,LDH)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和实验室综合征。Mb滤入肾小管则直接损伤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或阻塞肾小管引起肾内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UTO)。RM是引起ATN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张文陈楠陈晓农严富洪朱萍汪关煜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瘙痒临床研究初探被引量:49
1997年
目的:探过尿毒症瘙庠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观察25例尿毒症患者皮肤肥大细胞增殖情况,以及血清PTH、BUN、Cr、Ca、P、AKP及IgE水平。结果:本组尿毒症瘙痒发生率64%,瘙痒组Scr、肥大细胞数和血清PTH均>无瘙痒组;肥大细胞数与血清PTH呈正相关;两组血清Ca、P、AKP、IgE差异不显著。结论:①皮肤肥大细胞数增多和血清PTH水平增高可能是尿毒症瘙痒的原因之一;②充分透析和使用高通透性膜透析或滤过,是缓解瘙痒症状的有效措施之一。
朱萍汪关煜俞育飞王素娥钱莹
关键词:尿毒症瘙痒
如何选择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替代治疗被引量:9
2003年
汪关煜
关键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透析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方法:收集2003年5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99例,调查其血透史及输血史,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鄄M)和HCV抗体(抗鄄HCV)情况,并与患者初始血透治疗前该指标比较,分析血透中HBV、HCV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①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鄄HBs阳性51例,HBV鄄M全阴性者48例;2003年5月51例抗鄄HBs阳性者仍保持不变,但48例HBV鄄M全阴性者中13例各HBV相关抗体出现,占27.1%,其余35例HBV鄄M仍为全阴性;13例出现HBV抗体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5年,9例有输血史,与35例仍为HBV鄄M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鄄HCV阳性2例,抗鄄HCV阴性者97例;2003年5月上述患者中新增抗鄄HCV阳性51例,新增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血透治疗的时间显著较长(P<0.01),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血透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HCV感染率,可能与HCV有较大的变异性导致对传染源的诊断遗漏以及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有关。
王朝晖陈楠朱萍钱莹沈平雁汪关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
慢性肾衰患者肺功能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测定51例慢性肾衰患者肺功能,并与24例正常人作对照,发现慢性肾衰患者肺功能障碍多见,且早于同期胸片异常。小气道功能首先受累,之后是通气和弥散功能。肺功能异常与肾衰程度相关,临床表现为咳、喘、水肿多见。透析和肾移植可使临床症状好转,肺功能改善。
钱莹汪关煜朱萍王素娥邓伟吾邵胜利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肺功能血液透析肾移植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2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4
2003年
目的 :总结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M)合并急性肾衰竭 (RM ARF)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方法 :2 3例 RM ARF患者中男 17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8.0 0± 17.13)岁。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肌酶、血肌红蛋白 (Mb)、白蛋白 (Alb)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 ,包括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 (UA)、血红蛋白(Hb)、血气分析等。3例患者行肾活检术 ,并做肾小管 Mb免疫组织化学 En Vision法检测。结果 :RM ARF发生率占同期 ARF的 5 .96 % (2 3/ 386 ) ,占急性小管间质病变的 9.75 % (2 3/ 2 36 )。血肌酸磷酸激酶 (CPK)78.2 6 %升高 (>16 .6 7μmol· s- 1 · L- 1 ) ,血 P3+ 、U A、K+ 分别为 78.2 6 %、95 .6 5 %、86 .96 %升高 ,血 Ca2 +86 .96 %下降 ,代谢性酸中毒 91.30 % ,高分解代谢 82 .6 1%。 3例肾脏病理显示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 ,肾小管Mb免疫组织化学全部阳性。 8例患者有肌肉损伤 ,但未行肌电图检查和肌肉活检。 18例行血液净化 ,其中 5例血液透析 (HD) ,7例腹膜透析 (CAPD) ,6例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经综合治疗 ,RM ARF病死率34.78% ,存活率 6 5 .2 2 % ,其中 12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RM大多为非创伤性 ;血清肌酶和血生化检测可提高 RM ARF诊断率 ;肾脏病理活检有助于确诊 RM
张文陈楠陈晓农任红朱萍汪关煜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肾衰竭肌酸磷酸激酶血液净化
血透患者铝对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生成的影响
1995年
血透患者铝对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楼鼎秀,赵军,董晓蓓,曹红娣,朱萍,汪关煜,云德长ADVERSEAFFECTSOFALUMINIUMONHEiMOGLOBINSYNTHESlsANDERYTHRO-POIESlsiNHEMODIALYSl...
楼鼎秀赵军董晓蓓曹红娣朱萍汪关煜云德长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红蛋白红细胞生成
腹膜透析患者体重指数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初步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1月1日-2004年3月1日期间因尿毒症住院并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19例腹透患者,按BMI(计算公式=身高/体重2)分为低体重组(BMI<20kg/m...
吴珮朱萍徐耀文张文汪关煜陈楠
关键词:正常体重BMI
文献传递
肾性骨营养不良被引量:4
2002年
汪关煜
关键词:病理病因肾性骨营养不良
单针血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被引量:1
1990年
作者将单针血液透析与传统应用的双针血透作自身对照研究,指出单针血透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病员痛苦,延长内瘘血管通路的使用期,并与双针透析有相近似的透析效果及良好的脱水性能,而无心血管并发症及血细胞损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王素娥汪关煜石采玉朱萍邱慧丽陆华范明昌吴美枝董德长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衰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