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周
- 作品数:32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单个核细胞表达CCR5受体及C-C趋化因子能力的观察
- 2005年
- 郑煜煌吴桐春刘海周周华英张春迎丁佩佩邹文李惠
-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趋化因子新生儿CCR5受体病程
- IL-10启动子多态性对慢性HBV感染者病情发展的关联性被引量:4
- 2010年
- 为探讨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对HBV感染者病情发展的影响,选择102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肝功能正常者50例(耐受期患者),肝功能异常患者52例(活动期患者)。采用限制性长片段多肽分析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并与48例健康人群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从等位基因单基因分布频率分析比较,活动期患者-819C分布频率明显低于耐受期患者,而-592A分布频率明显高于耐受期患者。提示-592A与肝功能损害和激发免疫应答反应有一定相关性,相反-819C与免疫耐受相关。从基因型分析-592A/A基因型在活动期患者有较高的分布频率,而在耐受期患者分布频率低下,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592A/C杂合子却相反,活动期患者频率低而耐受期患者频率高,分析-819基因组发现-819T/T活动期患者频率高于耐受期患者。从以上结果也看出,纯合子基因型在活动期患者中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杂合子,而耐受期患者却相反。单倍体结果分析,(-1082/-819/-592)ATA活动期患者频率明显高于耐受期患者。表明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影响HBV感染者病情发展。
- 王少扬孙顺来郑青马卫闽刘海周
- 关键词:IL-10乙型肝炎启动子
- 肝移植患者在严重细菌感染状态下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在严重细菌感染状态下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效应,为控制肝移植后细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共收集5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效应细胞,EB病毒转染的B淋巴母细胞为靶细胞,有CD3单克隆抗体诱导,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CTL应答效应。结果 52例肝移植患者在围手术期(1个月)内共有27例发生细菌感染,其中23例感染控制,4例患者死亡;25例患者未发生感染。感染者和非感染者CTL杀伤率分别为11.2%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例存活的感染者在感染状态下和感染控制后CTL应答分别为13.8%和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患者在严重细菌感染状态下存在CTL功能显著降低,在不产生排斥反应的情况下,适当提高CTL免疫应答有利于细菌感染的控制。
- 王少扬黄德东蔡秋程张小进陈剑刘海周马卫闽江艺
- 关键词:肝移植细菌感染细胞毒性T细胞
- HBV慢性感染者和非感染者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对HBV感染者易感性和慢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限制性长片段多肽分析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并与48例健康人群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从等位基因单基因分布频率分析比较,病毒携带者和健康人群组分布频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从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从单倍体分析,两组间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无论是HBV慢性感染者还是健康人群在-1082位的等位基因A和-819位的等位基因T有较高的分布频率。结论 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可能对HBV易感性和慢性化无显著影响。
- 王少杨孙顺来马卫闽郑青刘海周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乙型慢性多态现象
- 驻闽某部一起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的处置与思考被引量:2
- 2016年
-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畜共患病,可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驻闽某部一起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处置的做法,探讨了加强驻疫区部队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措施。
- 马卫闽王少扬刘海周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疫情
- 非疫区布鲁氏菌病3例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非疫区布鲁氏菌病临床资料,查找误诊原因,为临床医生及早做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院2010—2014年收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例纳入研究,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38岁。3例患者均有牛羊等接触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及乏力,淋巴结肿大是较突出的体征。实验室常规检查无特异性,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率100.0%。误诊率为66.7%(2例)。3例病例经利福平和多西环素联合、长疗程治疗,均无复发。结论布鲁氏菌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对发热原因不明患者,医务人员要警惕本病。
- 马卫闽王少扬刘海周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 驻闽某部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09年
- 马卫闽肖海林亚华吴玉林王少扬刘海周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钩端螺旋体病集训队发病率
- 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相关功能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s,CIK)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功能变化,为指导CIK联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15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单独接受CIK治疗患者为对照,分别在治疗前、HBVDNA<500IU/ml及CIK治疗2周后流式细胞技术测定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a、CD80、CD83及HLA-DR表达水平,同时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估DC细胞功能。结果显示15例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患者同治疗前相比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并达到HBVDNA<500IU/ml时仅有HLA-DR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其它共刺激分子标志物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变化。CIK序贯治疗后DC共刺激分子标志物和HLA-DR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升高。单独CIK治疗患者同治疗前比较DC表面分子标志物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无变化,同联合治疗组相比DC标志物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联合治疗组。以上结果提示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共刺激分子及HLA-DR表达,并诱导免疫细胞应答功能,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可能通过增强DC相关功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 王少扬刘海周马卫闽王贤谢丽平谢志红
- 关键词:乙型肝炎树突状细胞恩替卡韦
-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劳力性热射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分析劳力性热射病血常规、生化、凝血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部分指标与劳力性热射病病情严重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6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血常规、生化、凝血等主要实验室检查及主要项目的动态变化,进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组间白细胞、血小板、肌酸磷酸激酶、凝血酶原时间、肌酐等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白细胞〉10×10^9/L的13例(81.25%),血小板减少10例(62.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4例(87.5%)。横纹肌、凝血、肾脏、心脏、肝脏等多个器官、多系统损害,器官损害多在1~5d内达到高峰。PT〉正常值10秒以上者在SOFA高分组占87.5%(7),显著高于低分组(2例,25.0%,P=0.041)。治愈14例(87.5%),2例(12.5%)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发病第3天死亡,另1例发病第6天死亡。结论劳力性热射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凝血酶原时间可作为劳力性热射病评价病情和预测预后的灵敏指标。
- 刘海周程仁洪郑青张伟
- 关键词:劳力性热射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OFA评分预后
-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研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将6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试验组给予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脂指标:TG、TC、HDL-C;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CⅣ、PCⅢ。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试验组下降尤为明显(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G、TC均明显下降(P<0.01),HDL-C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仅TG下降明显(P<0.01);治疗后试验组HA、LN、PCⅢ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 刘海周马卫闽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复方牛胎肝提取物二甲双胍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