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作品数:2,352 被引量:10,684H指数:65
- 相关作者:周晓农李石柱曹建平郭家钢张仪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 一种抗日本血吸虫药物作用靶标和药物筛选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筛选治疗和/或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药物的药物作用靶标,所述的靶标为含有日本血吸虫腺苷酸转运蛋白(SjANT)和二磷酸腺苷(ADP)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靶标的构建方法及其用途。
- 胡薇高振霆李亦学唐赟陈宇综曹志伟邓王平孙胜强徐斌莫筱瑾冯正张浩冰肖树华杨忠
- 文献传递
- 子一代实验室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I、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了解钉螺子一代 (F1)实验室钉螺群 (湖北钉螺湖北亚种 )内的遗传变异。 方法 实验室饲养的F1钉螺 ,单个抽提基因组DNA ,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细胞色素b(Cytb)基因并测序 ,用GENETYX MACver .9软件进行同源排序、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同时与GenBank相同基因序列比较。 结果 实验室螺群内 ,COI基因差异为 12 .2 % ,94个氨基酸发生变化。Cytb基因差异 6.4% ,有 2 5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湖北亚种与滇川亚种COI基因序列差异率为 13 .5 %。与GenBank中湖北钉螺滇川亚种Cytb基因序列比较 ,差异为 13 .6% ,在 2 0 3个氨基酸中 6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结论 F1实验室钉螺群内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均发生变异。
- 张仪Yamasaki Hiroshi刘和香冯婷冯正
- 关键词:湖北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子一代CYTB基因细胞色素B基因
-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一效益。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确定6个县(市、区)为样本县。收集各样本县1970-1986年丝虫病防治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测算不同时间的防治成本及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结果丝虫病反复查治时期、乙胺嗪药盐普服时期及防治全期的直接效益分别为649.41、300.09和949.50万元,间接效益分别为890.66、397.57和1288.23万元,净效益分别为1437.55、30.25和1467.80万元,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02、1:1.05和1:2.91。结论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可提高成本效益比。
- 邓艳霞段绩辉王乐三伍卫平谭勇刚
- 关键词:丝虫病微丝蚴血症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益
- 血吸虫雌虫特异蛋白基因、蛋白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雌性成虫特异蛋白及其基因序列,还公开了与该蛋白特异结合的抗体,以及把雌性成虫特异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所得的日本血吸虫病防治疫苗,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日本血...
- 韩泽广刘锋王志勤胡薇冯正
- 文献传递
- 2007-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传染源综合治理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对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效果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传染源控制措施和巩固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2014年在湖北省选择8个行政村为研究点。每年开展钉螺调查,人群感染情况调查,耕牛感染情况调查。所有研究村均按照防治要求,实施以机械代替耕牛耕作措施。结果 2007-2014年,研究点的钉螺面积每年均维持在488 hm2左右。活螺平均密度呈波浪型变化,高点超过0.60只/0.1 m2;钉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均呈快速下降趋势,2007年与2014年相比,下降幅度为100%,2012-1014年连续3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人群感染率从3.52%(2007年)下降至0.48%(2014年),下降幅度为86.40%。耕牛感染率自2007年5.59%下降至2012年1.02%,随后连续2年均为0,2013和2014年,研究点发现饲养耕牛900头次。结论通过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人群、耕牛和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均呈显著下降。但是,由于钉螺孳生环境依然存在,钉螺密度未明显下降,并存在耕牛,仍然存在血吸虫病高传播风险。
- 曹淳力鲍子平严俊陈朝朱红刘建兵胡合华贺正文杨志强李伟阮瑶田添郝瑜婉李银龙许静李石柱肖宁周晓农
-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
- 细粒棘球绦虫H3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囊型包虫病检测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克隆、表达细粒棘球绦虫基底膜特异性硫酸乙酰肝素聚糖核心蛋白(H3),并评价其检测囊型包虫病的效果。方法将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cDNA文库中免疫筛选的H3基因,克隆入pGEX-4T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细胞,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用ELISA方法检测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评价其检测效能,并与本课题组制备的细粒棘球蚴包囊液粗抗原(Hydatid cyst fluid,HCF)和重组Ag B8/2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细粒棘球蚴pGEX-4T-H3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H3抗原、纯化HCF和rAgB8/2检测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度分别为84.0%(68/81)、90.1%(73/81)、77.8%(63/81),3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重组H3抗原与泡型包虫病患者、囊虫病患者及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分别存在63.3%(19/30)、16.7%(5/30)和5.0%(1/20)的交叉反应,与50份健康者血清无交叉反应;H3检测总特异度为80.8%(105/130),H3、纯化HCF[71.5%(93/130)]和rAgB8/2[82.3%(107/130)]特异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结论重组H3抗原在囊型包虫病诊断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朱慧慧高春花汪俊云杨玥涛石锋
-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诊断抗原
- “十四五”期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及研究方向被引量:60
- 2021年
- 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实现全面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态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十四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目标与重点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就今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 许静胡薇杨坤吕山李石柱周晓农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中国大陆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微卫星DNA库的构建
- 目的:湖北钉螺是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由于分布广泛、受地理隔离影响严重,湖北钉螺在我国大陆分布多个不同的种型。本研究通过构建湖北钉螺微卫星DNA库,以期为深入分析湖北钉螺各种型遗传...
- 李石柱马琳马雅军刘琴王强张仪周晓农
- 关键词:湖北钉螺微卫星DNA文库
- 文献传递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钉螺孳生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将改变库区及其上下游的生态环境,这一改变能否造成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而带来血吸虫病的流行?该文综述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结果与研究进展。
- 牛红峰郭家钢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
- 乙酰螺旋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孕期弓形虫感染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螺旋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孕期弓形虫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孕妇血清特异性弓形虫IgG和IgM抗体,并采用PCR方法检测羊水中弓形虫感染情况;选取其中3例弓形虫IgM抗体阳性孕妇作为治疗对象,应用螺旋霉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综合治疗,通过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初步判断其疗效。结果经ELISA检测,孕期妇女血清特异性弓形虫IgG和Ig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97%(17/285)和1.05%(3/285),对3例血清IgM抗体阳性孕妇的羊水进行PCR检测特异性弓形虫基因,有2例呈阳性。经过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这2例孕妇血清特异性弓形虫IgM抗体滴度阴转,PCR检测产妇脐带血中弓形虫基因为阴性。结论螺旋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孕期弓形虫感染安全、有效。
- 唐宏霞熊学峰秦志强
- 关键词:弓形虫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孕期